通過主題研究,簡要分析和評價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活動,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結合實例及圖文材料,探究幾個國...

來源:國語幫 1.21W

問題詳情:

通過主題研究,簡要分析和評價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活動,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結合實例及圖文材料,探究幾個國家在森林資源開發和保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通過主題研究,簡要分析和評價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活動,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結合實例及圖文材料,探究幾個國...

探究一:讀圖,瞭解某地區或國家森林資源的分佈特點

(1)讀圖一,巴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該河流域分佈着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植被)。

(2)讀圖二,日本領土狹長,從南到北分佈着亞熱帶、温帶、亞寒帶等樹種,影響日本南北樹種差異明顯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探究二:結合實例,説明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出現的問題

資料一: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指出:衞星數據顯示,2019年亞馬孫熱帶雨林火災數量激增,比2018年同期增加逾八成。數據統計,亞馬孫雨林火災主要是人類行為造成。每年7、8月人們清理農田和牧場,就會進行火燒行為,以去除地表多餘的植被。

(3)據資料一和圖一説明亞馬孫熱帶雨林破壞的主要人為原因是____。(選兩項)

A.開採礦山B.燒荒耕作C.修建公路D.過度放牧

探究三:結合實例,尋找森林保護的措施

資料二:日本森林覆蓋率很高,被譽為“綠*王國”。日本很早就制定相關的法規,規定年採伐量不超過年生長量;每年開展荒山造林,營造防災林和防護林。在日本,“綠化”已深入人心,幾乎到了“愛樹成癮”的程度。

(4)結合資料二,歸納日本森林保護的主要措施。(兩條)

探究四:結合實例,説明森林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資料三: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後來由於樹木被大肆砍伐,導致沙地南侵,風沙緊逼*城。1962年開始,塞罕壩地區持續植樹造林,現在生態恢復,河流流量增大,*沙塵天氣減少。

(5)根據資料三,説明塞罕壩森林破壞後產生的後果是__________,當地植被恢復後產生的環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熱帶雨林

(2)緯度位置

(3)BC

(4)制定法律保護森林;開荒造林

(5)沙塵天氣增多;河流流量增加、沙塵天氣減少。

【解析】

巴西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佈最廣的國家,熱帶雨林對全球氣候起着調節作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製造氧氣;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環保的國家,森林覆蓋高,國民對環保的意識強。

【詳解】(1)巴西北部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亞馬孫河,該河流域內分佈着世界上最廣的熱帶雨林。

(2)日本的領土由南向北分佈着亞熱帶、温帶和亞寒帶植物,這是受緯度因素的影響,由向南北氣温越來越低導致的。

(3)亞馬孫通過主題研究,簡要分析和評價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活動,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結合實例及圖文材料,探究幾個國... 第2張熱帶雨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人為原因主要是燒荒耕作和修建公路,與開採礦山和過度放牧無關,故選BC。

(4)日本重視環境保護,如通過制定法律保護森林;二是開荒造林,使日本的環境舉世聞名。

(5)塞罕壩森林破壞後造成沙塵暴現象嚴重,植被恢復後,河流流量增加,*的沙塵天氣減少。

知識點:日本

題型:解答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