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侍奉皇帝與走向*馮至   757年(至德二載)9月,唐*收復了長安,不久洛陽也...

來源:國語幫 1.3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侍奉皇帝與走向*馮至   757年(至德二載)9月,唐*收復了長安,不久洛陽也...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侍奉皇帝與走向*

馮 至

    757年(至德二載)9月,唐*收復了長安,不久洛陽也跟着克復。肅宗在十月裏還京,杜甫也和他的家屬一起回到長安。

    從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長安最後一次的居留。他仍舊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這時賈至任中書舍人,王維任太子中允,岑參任右補闕,嚴武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這些人並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裏值夜時也常常寫詩傳遞,過着閒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詩和朝謁詩在杜甫的詩集裏毫無光*,事實上也不能有什麼光*,裏邊充滿了初唐以來的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在這時期杜甫的詩中,我們只能從“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避人焚諫草”這樣的詩句中想象杜甫不過是一個小心謹慎的官吏。此外他若從北城下朝回來,就是在春風盪漾的曲*頭典衣買酒。他這時也寫了一些關於曲*的詩,但這些詩與從前的曲*詩相比,既沒有天寶年末的《曲*三章》那樣的悽苦,也沒有《哀*頭》那樣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飛的暮春天氣,只感到一個庸俗的道理:“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像“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這些信手拈來、歌詠自然的詩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詩集裏也許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許多瑰麗而沉鬱的詩篇中,只顯得輕飄而悠揚,沒有分量。

    他終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領*,他説,“天顏有喜近臣知”;他。4月裏陪着肅宗祭祀九廟,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賜衣,都看為是無上的光榮。他有時侷促到這種地步:官馬送回官家,自己又沒有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鄰近的友人,他説,這既不是愛惜身體,也不是腳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時遇見官長,遭到官長的申斥。

可是在這狹窄的天地裏,他偶然走到東郊,遇見一匹被兵士遺棄在路旁的瘦馬,他也曾聯想到人世的困頓,寫成一篇《瘦馬行》,對瘦馬錶示無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滴水濱聽樵夫講述幾隻小鷹被白蛇咬死、一支鶻鳥飛來報仇的故事,他也寫出一首充滿熱情的寓言詩《義鶻行》,來激勵壯士的肝膽。

    雖然如此,杜甫在長安的官吏生活事實上是一天一天地變得狹窄了,若是長此下去,沒有一點變動.我們真擔心他六七年來開闢的詩的國土會斷送在左拾遺的職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動。

    肅宗回到長安後,許多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獎勵,房瑁也被命為金紫光祿大夫。可是房瑁依然是結交賓客,車馬盈門,常常稱病請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論有時傳入肅宗耳中,引起肅宗的不滿,致使他在6月裏被貶為鄙州刺史。他的許多朋友也受到牽連。杜甫也離開了皇帝周圍的“氤氲香氣”,被派到華州去做司功參*。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長安。

    他離開時,心境是很淒涼的。他不能“從容陪笑語”供奉皇帝,覺得好像是一個被遺棄的人,他當時只認為這對於他*的前途是一個打擊·但他並沒有意識到,他從那狹窄的天地裏解放出來了,對於他的詩的發展卻是一個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機會,又接近戰亂中的*,認清時代的苦難,因此而恢復並且擴展了他的廣大的詩的國土,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詩人的崗位上。

                                               (節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1.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動"這一句子的含意?

2.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期思想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對他的詩歌風格有什麼影響?

3.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4.你認為作者對“長安時期的杜甫”的描述體現了傳記的哪個方面的特點?請舉例分析作者這樣寫的作用。

【回答】

1.“大的變動”是指杜甫因受房瑁事件的牽連被貶到華州做官一事,作者之所以説是“幸而”,是表示雖然這件事對於杜甫的*前途是一個打擊,但是對他的詩歌發展卻是一個大的恩惠,杜甫從此由一個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詩人的崗位上。

2.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期生活.比較閒散、無聊,為官小心謹慎,把皇上的賞賜視為無上的光榮,雖然也偶爾關注民生困頓,但總的來講,杜甫在長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變得狹窄,這也使得他的詩歌出現很多應時之作,缺乏充實的內容,沒有以前的詩歌那樣的悽苦和沉痛,只顯得輕飄而悠揚,沒有分量。

3.從內容上來説,表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從結構上來説,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為*詩人的結論做了鋪墊。

4.作者既描寫了杜甫的偉大,也沒有迴避他在這一時期的歷史侷限,這體現出傳記真實再現人物的本來面目的特點。如,他終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顏*,他説,“天顏有喜近臣知”;他4月裏陪着肅宗祭祀九廟,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賜衣,都看為是無上的光榮。再如,他離開時,心境是很淒涼的。他不能“從容陪笑語”供奉皇帝,覺得好像是一個被遺棄的人,他當時只認為這對於他*的前途是一個打擊。作者如實寫出杜甫的侷限*,不但不會削弱杜甫的偉大,相反,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從中更能體會出杜甫走出這片狹窄天地的過程越艱難,他的轉變才越顯得可貴和偉大。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