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19分)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剛直,不畏強禦;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

來源:國語幫 2.76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19分)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剛直,不畏強禦;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

文言文閲讀(19分)

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剛直,不畏強禦;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官驕,世寧裁之。

遷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數殺掠吏民,世寧密檄龍英、知州趙元瑤擒之。母喪歸。服闋赴京。道滄州,流寇攻城急,世寧即馳入城,畫防守計。賊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遷*西副使。當是時,寧王宸濠驕橫有異志,莫敢言,世寧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國,毋撓有司,以靖亂源,銷意外變。”宸濠聞,大怒。列世寧罪,遍賂權幸,必殺世寧。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巡按潘鵬執送*西鵬盡繫世寧家人索之急。李承勛為按察使,保護之。世寧乃亡命抵京師,自投錦衣獄。獄中三上書言宸濠逆狀,卒不省。系歲餘,言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等交章救,乃謫戍瀋陽。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寧起戍中為湖廣按察使.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以父憂歸。

世寧風格峻整,居官廉。疾惡若仇,而薦達賢士如不及。都御史馬昊、陳九疇坐累廢;副使施儒、楊必進考察被黜;御史李潤、副使範輅為時所抑,連章薦之。與人語,吶不出口,及具疏,援據古今,洞中窾會。與李承勛善,而持議不苟合。始以議禮與張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寧不肯附會,論事多牴牾。諸大臣皆忌之。帝始終優禮不替。

九年秋卒。贈少保,諡端敏。

摘編自《明史•列傳第八十七》

9.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弘治,是*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於漢武帝。

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裏引申為分條説明的文字。

C.諡,諡號,是古代君主、諸侯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給予的一個寓含善意評價或帶有評判*質的稱號。

D.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丁憂”,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後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人不準為官。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寧己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巡按潘鵬執送*西 /鵬盡繫世寧家人/索之急/

B.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巡按潘鵬執送*西/鵬盡繫世寧家人/索之急/

C.世寧己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巡按潘鵬執送*西/鵬盡繫世寧家人/索之急/

D.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巡按潘鵬執送*西/鵬盡繫世寧/家人索之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胡世寧通曉*事。他的*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滄州時展現出來,流寇攻打滄州七天七夜,滄州城還是沒有攻破,最後,流寇被迫撤離。

B.胡世寧舉賢薦才。即使他舉薦的人被罷官,考評中被黜斥,被當時大臣壓制,他還是連上奏章推薦,唯恐被舉薦的人仕途不通達。

C.胡世寧不畏權貴。他果斷揭發寧王宸濠驕橫不法和*的意圖,雖遭受*,並被關進監獄,也毫不屈服,他最後被諫官營救出獄。

D.胡世寧疾惡如仇。他為人風格端莊、峻嚴,任廣西太平知府時,太平知州李浚幾次三番殺害吏民,掠奪財產,胡世寧率人逮捕了他。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道滄州,流寇攻城急,世寧即馳入城,畫防守計。

(2)與人語,吶不出口,及具疏,援據古今,洞中窾會。

【回答】

9.C

10.B

11.D

12.(1)(胡世寧)取道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於是騎馬快跑入城,幫着策劃守城的辦法。(道:取道,經過;急:猛烈;馳:騎馬快跑;畫:策劃;計:方法。每點1分,通順1分)

(2)(胡世寧)與人説話,嘴笨説不出什麼,等撰寫奏章時,卻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吶:説話遲鈍,嘴笨;具:寫;援據:援引;洞中:切中,窾會:空處,引申為要害。每點1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A項,弘治,是*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於漢武帝。考考察的是“年號”B項“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裏引申為分條説明的文字。考察“疏”及其含義C項“諡”,諡號,是古代君主、諸侯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給予的一個寓含善意評價或帶有評判*質的稱號。是對“諡”的考察,“諡”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人都可以有的,比如本文傳主胡世寧就是大臣。D項“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丁憂”,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後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人不準為官。是對古代“丁憂”的考察。

【考點定位】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年號”:*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繼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元狩,並追稱“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諡號”,為東亞(包括*、朝鮮、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質的稱號。此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鄰近國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個東亞古代國家都用諡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諡號的做法已比較多。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嶽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後期,賜諡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要取決於“聖裁”。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全面的積累,最好形成系統筆記,方便記憶。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閲讀文段,本句的意思:世寧當時已升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還鄉。宸濠就誣衊説他逃跑了,派人傳令浙*巡按潘鵬將他抓住送*西來。潘鵬把世寧全家人關了起來,緊急追捕世寧。於是據此理解斷句,同時還可以根據文段中的動詞判定句讀。也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世寧”“宸濠”“鵬”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先抓“世寧”“宸濠”“鵬”幾個主語,初步斷句,再結合文意細細斷開。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項,“胡世寧率人逮捕了他”錯,錯誤為:張冠李戴,應是“密令龍英、知州趙元瑤逮捕了他”。原文:“遷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數殺掠吏民,世寧密檄龍英、知州趙元瑤擒之。”從原文可以明顯看出選項錯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知州趙元瑤擒之”然後進行比較選項“胡世寧率人逮捕了他”即可發現是犯張冠李戴的錯誤。

12.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道”:取道,經過;“急”:猛烈;”馳”:騎馬快跑;“畫”:策劃;“計”:方法。(2)“吶”:説話遲鈍,嘴笨;“具”:寫;“援據”:援引;“洞中”:切中,“窾會”:空處,引申為要害。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閲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胡世寧,字永清,浙*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進士。他*情剛直,不怕威脅,並且懂得*事。開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屬官吏驕橫,世寧制裁了他們。

他又升任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幾次三番殺害吏民,掠奪財產,世寧密令龍英、知州趙元瑤捕捉了他。母親死後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後又赴京候補去。取道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寧於是騎馬快跑入城,幫着策劃守城的辦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來,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西副使。這個時候,寧王宸濠驕橫不法有*的意圖,但是沒人敢説起此事。世寧惱火極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書説“:皇上命令寧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國,不要干擾地方官府,以期剷除作亂的根源,滅絕無法設想的禍變。”宸濠知道這件事後大為惱火,就羅列了世寧的罪過,賄賂當權的寵臣們,非殺掉世寧不可。世寧當時已升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還鄉。宸濠就誣衊説他逃跑了,派人傳令浙*巡按潘鵬將他抓住送*西來。潘鵬把世寧全家人關了起來,緊急追捕世寧。李承勛當時是浙*按察使,暗中保護了他。世寧於是逃出,去到*,自己投案住進了錦衣衞的監獄。在監獄中他三次上書陳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狀,最後無人理會。關押了一年多,諫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刑寰等人遞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貶往瀋陽戍守。過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來,世寧從貶戍地被重新啟用,做了湖廣按察使。不久升任右僉都御史前往巡撫四川,因為父親去世回鄉守孝去了。

世寧為人風格端莊、峻嚴,居官廉潔,疾惡如仇,而推薦賢人,卻惟恐他們仕路不通。都御史馬昊、陳九疇因罪被罷官,副使施儒、楊必進在考評中被黜斥,御史李潤、副使範輅被當時大臣壓制,他都連章推薦。與人説話,好像嘴笨説不出什麼,等撰寫奏章時,卻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勛關係很好,但議論政事從不苟且迎合。起初議論“大禮”時他和張璁、桂萼意見一致,張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讓他幫自己的忙。世寧卻不肯附合他們,議論政事常常和他們意見牴觸。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對他始終恩禮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後,被追贈為少保,諡端敏。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