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夜上受降城①聞笛唐•李益回樂峯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徵人...

來源:國語幫 1.5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夜上受降城①聞笛唐•李益回樂峯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徵人...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

夜上受降城①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峯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①受降城:唐時為防禦突厥而築的邊地要塞,在今甘肅省靈武縣。

②回樂峯:指回樂縣境內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蘆管:樂器名,*中多用之。

16.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技巧?

17.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6.詩歌前兩句寫了大漠在像霜一樣潔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間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圖。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圖。①詩人採用比喻修辭方式將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將明月比作嚴霜,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的淒冷; ②對偶  ③上句仰觀,下句俯視,俯仰之間,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的白光一片,寒氣侵人,描繪了邊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交代了環境的悽清與寒苦,為下兩句寫戍邊將士思鄉奠定情感基調。

17.詩歌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之情。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交代了環境的悽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奠定了情感基調;後兩句則通過寫 “蘆管”聲的橫空而出,立刻引發了戍邊將士的鄉思之情。

【解析】

試題分析:

16.先抓住主要景物,展開聯想想象,描繪畫面,語言力求優美。然後再概括景物營造氛圍特點及運用的表現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等。主要景物:“似雪”“大漠”“如霜”。由“似雪”“如霜”可知,前兩句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大漠和月*的荒悽意境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來;還可從對偶、描寫景物的視角等方面,結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組織*。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7.本題考查鑑賞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題,可根據詩歌中的註釋及作者瞭解詩歌寫作背景,然後抓住關鍵詞分析作答。由詩歌題目和註釋可知,詩歌的情感基調是荒涼淒冷的;前兩句通過對受降城的悽清與寒苦的描繪,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悽清心情;後兩句的笛聲勾起了“徵人”思鄉之情。“望鄉”將戍守邊境的將士的鄉愁展現出來。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