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記》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18W
《死屋手記》經典語錄

《死屋手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期發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在《死屋手記》中以冷靜、客觀的筆調記述了他在苦役期間的見聞。全書由回憶、隨筆、特寫、故事等*成篇的章節組成,由於結構巧妙,交織成一幅沙俄牢獄生活的鮮明圖畫,勾畫出各種人物的獨特個*。


經典語錄

一個人往往能忍耐若干年, 他俯首聽命,忍受最殘酷的刑罰,可是有時候,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瑣事,甚至什麼都不為,卻突然發作來。從某種觀點來看,甚至可以把他叫做瘋子;可是人就是這樣的。

是的,犯罪行為似乎是不能單從犯罪已構成的事實這一現成的觀點來理解的,犯罪的哲理要比人們想象的更為深奧。不用説,監獄和強制*勞動制度是感化不了犯人的,這一切只能懲罰他,只能保障社會的安寧,使社會不再遭受這些兇犯的進一步破壞。監獄和最繁重的苦役只能在犯人心中助長仇恨,增加他們對被禁止的安逸享樂的渴求和令人可怕的輕率。我深信,這種受到過分讚揚的單獨囚禁制度只能達到虛偽的,騙人的和表面的目的。它吮吸着人的生命之液,摧殘,驚嚇着人的心靈,使人的心靈衰弱枯竭,然後把這個精神上已枯萎成木乃伊的半瘋的人,捧出來當作感化和懺悔的典範。不消説,奮起反抗社會的罪犯是仇視社會的,他們幾乎總是認為自己無罪,而有罪的是社會。

對於一個病人來説,仁愛、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時甚至比*物更靈。

只是過了很久以後我才弄明白,這種勞動之所被稱作繁重的苦役,與其説它的艱苦程度和永無休止,毋寧説是在於這是一種被迫進行的,不可逃避的強制*勞動。 在苦役生活中,除了失掉自由,除了強迫勞動以外,還有一種痛苦要比其他一切痛苦都更加強烈,這就是:被迫過集體生活。

這一切也許恰似這樣一種感覺:一個人正從高塔上望着他腳下的深淵,以便最後一頭栽下去:一切都趕快結束吧!甚至有一些極其温順而且從不引人注意的人也這麼幹。他們中間有些人甚至在這種昏迷狀態中炫耀自己。這種人過去越是受壓抑,現在就越是渴望耀武揚威,渴望使人感到恐怖。他以別人的恐怖為樂,他喜歡激起別人的反感。他擺出一種不顧死活的樣子,而這種“不顧死活的人”有時竟急不可待地盼望着受懲罰,盼望着*掉,因為到最後連他自己也難以忍受那種偽裝的不顧死活的樣子了。

也許人生就是一場苦役,只有當人們揹負起各自的罪責,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一個人如若不勞動,如若沒有合法的、正常的財產,他就不能夠生存,他就要腐化墮落,變成獸類

我記得,當時有個念頭總是困擾着我,而且後來在我的全部監獄生活中,它總是令人厭惡地縈繞在我的心頭——這是一個不可能徹底解決的疑問,對我來説至今也沒有解決:人們犯了同樣的罪,為什麼受到的懲罰卻不同?

我已經説過,數年中,我從未看到他們當中有誰曾經有過一點點悔過的表示,他們在想到自己的罪行時,一點也不感到沉痛,相反,大多數人在內心裏都認為自己是完全無罪的。這是事實。當然,虛榮心,邪惡的榜樣,膽大妄為,虛偽的羞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另一方面又有誰能夠説,他曾經探究過這些受到創傷的人們的內心深處,並瞭解過他們隱藏在內心深處而不為外人所知道的奧祕呢?在那漫長的歲月裏,本來是能夠發現,捕捉,探聽出這些人心靈中的某處奧祕,以*實這些人內心中的煩惱和痛苦的。但卻沒有這樣做,根本沒有這樣做過。

一個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習慣而變得愚昧無知和粗野無禮,甚至粗野到慘無人道的程度

上班,除了失掉自由,強迫勞動以外,還有一種痛苦要比其他一切痛苦都更加強烈,這就是:被迫過集體生活。

有多少青春被白白地埋葬在這堵獄牆之下了,有多少偉大的力量被白白地毀滅在這裏了啊!應該把一切實話都説出來:這些人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人,他們也許是我國*中最有才華,最有強力的人。然而,他們那強大的力量卻白白地被毀滅掉了,被瘋狂地,非法地,無可挽回地毀滅掉了。這是誰的過錯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