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念:急診外科醫生的心靈筆記》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67W

經典語錄

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我們總得在眾多選項中,找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做選擇的依據,可能是自己的主觀意志,也可能被動地受到環境左右。或許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當下的每個決定,對未來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經歷,是否會改變自己對未來的看法;而自己做出的選擇,究竟對自己、對病人,甚至對整個醫療環境又有多大影響。 選擇本身無所謂對錯,它只是價值觀的展現,但人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在這些選擇中,我找到身為醫者的價值,也想起當初選擇學醫時的自己。

《生死一念:急診外科醫生的心靈筆記》經典語錄

行醫的過程中,有太多的選擇。要當什麼樣的醫生,完全是自己的選擇。有人為醫療事業奉獻一切;有人只把醫療當餬口的職業,責任與風險能避則避;有人則把工時與薪資當作唯一考量…… 醫學教育與嚴謹的外科訓練,讓自己習慣了用醫生的*角度看待病人,凡事追求*據,講究數字統計。這些年,年紀漸長,得開始面對年長的親人離世、身體健康不如從前的現實,更經歷了最愛的一對子女生病的煎熬時刻。那種身陷不安、焦急中,卻又有着醫生本職的理*客觀,令自己在醫生、病人與家屬三種角*中掙扎着。或幸或不幸,如此的體驗也令自己的醫者之心更為完整。隨着信息的普及,大眾的消費意識抬頭,醫患關係也漸漸改變。病人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醫生,有人用名氣與口碑去考量;有人重視醫生的視病猶親;

在學醫與行醫的路上,總是強調診斷的精準與治療的效果。尤其是外傷處置和緊急手術,更要求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在追求“快、*、準”的判斷下,似乎少了一份對病人的同理心與關懷。於是,當看到家屬對醫護人員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感到擔心,難免會覺得多慮,甚至可笑。仔細想想,這豈不也是一種*的傲慢? 同樣一件事,在旁人眼中或許微不足道,但發生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時,那種感覺才是刻骨銘心的“切身之痛”。有過這次的經驗,我更能理解家屬的不安與不理*,也才理解,有時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影響病人多深。這“視病猶親”的同理心,看似僅有四個字,卻得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養成。

面對疾病與死亡,人們往往因為無知而感到恐懼。白袍可以是知識的象徵,但擁有知識是否就擁有戰勝恐懼的力量 ?在看盡生命的無常與極限後,這份*或許是另一種恐懼的開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