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一項基礎*工程,對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

來源:國語幫 2.4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一項基礎*工程,對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一項基礎*工程,對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等有着制約作用。但要做到“民心相通"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問題。美國學者亨廷頓有“文明的衝突”理論,在西方世界影響巨大。按這個理論來看,絲路沿線國家國情差別較大,歷史文化各異,現實訴求不一,要獲得國家間的深度認同與持久合作凡乎不可能。不過,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絲路文明重要遺存敦煌吐魯番文獻就很能説明問題。

通過絲綢之路這條狹長而神奇的絲路走廊,東西方文明進行了長期的對接與交流,敦煌、吐魯番成了中外文化交匯之地。據不完全統計,敦煌文獻總數近7萬號,吐魯番文獻 總數約3萬號。其中,漢文寫卷佔絕大多數,還有不少怯盧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闐文 等文字的文獻,涉及多個國家多種久已失傳的民族古文字。

當時絲路沿線流行的種種宗教信仰,幾乎都在敦炫吐魯番文獻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表現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這些文獻中,除了漢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也不乏祆教、摩尼教等源自西龍的絲路沿線地區流行的宗教文獻。特別是一些雙語並存的宗教 文獻,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歷史信息。如元朝時新疆地區雖然漸趨伊斯蘭化,但仍有許多回鶻人保持着傳統的佛教信仰,像吐魯番地區出土的大量《金藏》本漢文佛經殘葉,不少殘葉的天頭、行間都帶有回鶻文批註。

敦炫地處西北邊陲,是“華戎所交,一都會也”,造就了獨特的人文環境。敦煌文獻中 保存有翻譯成吐蕃文的《尚書》寫卷和《春秋事語》寫卷,以及出自唐代翻譯大師吐蕃僧人法成的漢、藏文經卷,堪稱漢、藏文化交匯融合的難得佳*。大唐君王倡導宗教*共生,儒、釋、道逐漸從三教爭衡趨向三家融合,如唐玄宗“御注”的《孝經》《金剛經》《道德經》注本在敦炫文獻中都有發現。敦煌本是佛教俜播的重鎮,佛教文獻固然是敦煌文 獻的主體,但也保存着許多儒家、道家經典,像藏經潤出土的一些《道德經》唐寫本甚至 出自僧人之手。

敦煌藏經洞除了有大量雅文化書藉外,還有幾乎以原生態形式保存下來數量至夥的俗文化寫本,如最早的詞集《雲謠集》,古代講唱文學作品‘‘變文”等。雅俗文化在敦煌文獻 中有着密切參透與融合。如久已失傳的長篇敍事詩《秦婦吟》,雖出自文人之手,但由於其非凡的藝術感染力,在當時膾炙人口,還被當作敦煌寺學學生的教本。雅俗文化的融合,使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轉化,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也可從中獲得啟迪。

總之,敦煌吐魯番文獻數量龐大,內容各異,但文化的交匯、文明的融合綿延千載,一以賞之,推動着絲路沿線地區的多樣化發展,呈現出不同文明*共存、交流互鑑的絲路精神,這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實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5.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一帶一路”建設中,做好“民心相通”工程,能更好地解決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等問題,促使沿線國家團結起來。

B. 敦煌吐魯番文獻數量龐大,涉及多種文字,包栝多個國家多種巳失傳的民族古文字,體現了不同文明間的對接與交流,交匯共存。

C. 敦煌吐魯番文獻中除了漢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外,也有祆教、摩尼教等世界各種宗教文獻,反映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

D. 敦煌吐魯番文獻所反映的文化交匯、文明融合的狀況,所表現的絲路精神,為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實施提供了借鑑。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隨着中外商人在狹長而神奇的絲路走廊奔走,東西方文明也在這裏碰撞融合,敦煌吐魯番文獻正是這些文明交流交匯的實物見*。

B. 《金藏》本漢文佛經殘葉的天頭、行間帶有回鶻文批註,可看到元時吐魯番地區佛教氣氛之濃,和新疆其他地區趨伊斯蘭化不同。

C. 敦煌文獻的主體是佛教文獻,也有許多儒家、道家經典,其中一些《道德經》還出 自僧人之手,可見懦、釋、道三教融合的情況。

D. 敦煌吐魯番文獻保存了古文化面貌,它幾乎以原生態形式保存了大量俗文化寫本,如最早的詞集《雲謠集》、講唱文學作品“變文”等。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絲路文明遺存的敦煌吐魯番文獻説明了亨廷頓提出的“文明的衝突”理念的偏頗, 揭示了絲路沿線國家間獲得深度認同與持久合作的可能*。

B. 據唐玄宗“御注”《孝經》《金剛經》《道德經》注本在敦煌文獻中的發現,可窺見唐統治者的宗教態度,宗教在國家治理中開始產生影響。

C. 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人文環境,通過敦煌文獻可以看到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以及漢文化自身的一呰思潮的調適整合。

D. 對敦煌文獻中雅俗文化互相滲透與融合的研究,可為我們解決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 的轉化問題提供借鑑,有益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

【回答】

5.C

6.B

7.B

【解析】

5.試題分析:“世界各種宗教文獻”錯,擴大了範圍,文中是指“源自西亞的絲路沿線地區流行的宗教文獻”。

6.試題分析:“可看到元時吐魯番地區佛教氣氛之濃,和新疆其他地區趨伊斯蘭化不同”錯,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説明在元時新疆地區漸趨伊斯蘭化背景下,仍有許多回鶻人保持着傳統的佛教信仰。

7.試題分析:“宗教在國家治理中開始產生影響”錯,於文無據。

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B項無中生有。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