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道家春秋時期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前後相隨。”戰...

來源:國語幫 1.01W

問題詳情: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道家春秋時期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前後相隨。”戰...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道家

春秋時期

A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前後相隨。”

戰國時期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儒家

春秋時期

孔子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戰國時期

B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戰國時期

荀子

“隆禮”,“禮治”。

C

戰國時期

墨子

“兼愛”“非攻”“尚賢”“節葬”“節用”

法家

D

韓非

“事在四方,要在*,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實行“法治”。

材料二:董仲舒主張確立儒學獨尊的地位。他提出,應當禁絕與儒學相異的學術,“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在他看來,文化的“一統”和*的“一統”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統”又可以成為*“一統”的根基。

材料三:在思想上,王猛提倡儒學。他廣立學校,以精通儒學者為學官,文武百官子弟及宿衞戰士、宮中后妃均要入學受業。皇帝每月一臨太學,親自考問學生經義,提拔成績優異者為官。

——摘自滕雲玲《十六國北朝民族融合過程中的儒學》

(1)材料一的表格中A、B、C、D四處分別應填入什麼內容?這一時期的文化盛況被稱為什麼?

(2)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受董仲舒影響採取了什麼舉措?他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誰?結合所學知識,説明王猛推行文化改革的影響。

【回答】

(1)A:老子;B:孟子;C:墨家;D:戰國時期。

名稱:百家爭鳴

(2)舉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目的:鞏固大一統*。

(3)皇帝:苻堅

影響:促進了前秦社會發展;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

【詳解】

(1)依據材料一表格信息並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的表格中A、B、C、D四處分別應填入A:老子;B:孟子;C:墨家;D:戰國時期。春秋後期的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後,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具有樸素的辯*法思想。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戰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後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説。他們提出各種*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説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時期的文化盛況被稱為“百家爭鳴”。

(2)依據材料二信息:董仲舒主張確立儒學獨尊的地位。他提出,應當禁絕與儒學相異的學術,“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在他看來,文化的“一統”和*的“一統”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統”又可以成為*“一統”的根基。並結合所學分析可知,漢武帝受董仲舒影響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於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漢武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大一統*。

(3)依據材料三“在思想上,王猛提倡儒學。他廣立學校,以精通儒學者為學官,文武百官子弟及宿衞戰士、宮中后妃均要入學受業。皇帝每月一臨太學,親自考問學生經義,提拔成績優異者為官”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苻堅;4世紀後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並統一了黃河流域。皇帝符堅任用*王猛為丞相,鋭意改革。通過改革,促進了前秦社會發展,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

知識點:百家爭鳴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