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蘇東坡:用文字譜曲*豐年      在*文學史上,蘇東坡是位大人物。要編寫*...

來源:國語幫 3.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蘇東坡:用文字譜曲*豐年      在*文學史上,蘇東坡是位大人物。要編寫*...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蘇東坡:用文字譜曲

*豐年

       在*文學史上,蘇東坡是位大人物。要編寫*音樂大百科全書,也不能不為他列一個詞條,因為他“酷好音樂,善鑑賞,能歌善舞,又能*琴,終生與之為友,會作曲……”(見蔡仲德《*音樂美學史》446頁)

       可惜的是,歷來談論東坡的多是從文學的角度,即便對他所作詩詞,也很少觸及真正的音樂問題。其實像他那些妙絕千古的長短句如《念奴嬌》《水調歌頭》《洞仙 歌》等,假如人們能帶着一副聽音樂的耳朵去讀的話,就會得到更加豐富微妙的享受。有這種“音樂”可賞,原有的那支《念奴嬌》曲牌亡佚與否就變得無所謂了。

       數一下那篇《赤壁懷古》所用的字,一百個還不到。可是誦讀(無論朗讀還是默誦)起來,我們就像是聽了一部“標題音樂”。

       好樂者想必有這樣的體驗:傾聽一首言之有物而又聲情並茂的交響音樂,會叫人忘了自己所處的時空,不知不覺便神遊於樂中,聽到曲終,恍然如歷滄桑。東坡這首 詞同樣有此效應。它以如此經濟的筆墨在接受者的思維中展演出了一代興亡的黃粱大夢,勝過一部長篇大論的交響詩。有誰曾譜寫過這種高密度的交響音樂呢!

       真不可思議,它是以漢字為“音符”,僅僅調動了九十九個“音符”,便將你帶進了“故國”,去“神遊”了一趟。漢語那神奇的“音樂語感功能”值得語言學家和音樂家深入研究。我輩凡人,漢語的使用者,能體驗和享受,雖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三生有幸了。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史詩、史劇味的如椽之筆。別一版本作“浪聲沉……”念起來有更沉重、濃烈的樂感。到底優選哪一個?恐怕作者自己也沉吟難決。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崩”字、“拍”字都彷彿有實實在在的樂感。説它像管絃樂的鼓與鈸的一擊,則又將所觸發的聯想簡單化了。

       自慚對詞學無知,這裏不過亂談一些直感,只想求*:坡翁知樂,他會作曲。有人嫌他“不受詞律束縛”,不合規範。我們倒寧願他自鑄偉辭,自度新曲。二十世紀 三十年代,《大*東去》有了新聲。那是*的浪漫樂人黎青主借東坡的詞譜寫的一首藝術歌曲。他用的是對於當時的*耳朵來説全新的音樂語言,還加了伴奏, 用洋琴伴奏一千年前的宋詞。

       想當年,在守舊的詞人、樂人聽起來,其逆耳的程度,也許要比“學術派”眼中的白話新詩還要難以容忍吧?

       蕭友梅盛讚青主此作大有李斯特的氣派。鋼琴大王也寫過不少藝術歌曲。海涅有一首詩,題為《卿似一枝花》,一時有好幾位作曲家為之譜曲,李斯特的一篇最受人們稱賞。聯想起來,假如黃自、趙元任、劉雪庵等作曲家也以不同的風格為《大*東去》各譜一曲,豈不美哉!

       只用藝術歌曲來闡釋,似乎還是辜負了這首“史詩”。但是即便有了以它為“標題”的宏大的交響詩,也不能取代這首用“文字音符”譜制的“樂曲”。

       説坡翁“會作曲”,還有《秋*夜泊》為*。這是一首七絃琴曲。聽這首小品,凡是往昔在水鄉乘過小船的,會引發親切的回憶。曲中有水聲、船語,小船與風波的 對話。夜半潮生,小舟隨波俯仰,都憑舟中那個不眠之客的感覺來傳遞。不難聯想坡翁的宦途浮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無奈中的自在。

       對於所愛之樂,蘇東坡並非只是閒情偶寄,自娛而已,他有自己的美學思維。蔡仲德對他的音樂美學觀有評價:“與白居易相近,有儒、道、釋雜糅的**,又有保守而陳腐的傾向。”

1.根據文意説明蘇東坡的“美學思維”的具體指的是什麼?

                                                                                

2.試解釋“只用藝術歌曲來闡釋,似乎還是辜負了這首‘史詩’”一句的含意。

                                                                                

3.作者説“在*文學史上,蘇東坡是位大人物”的理由是什麼?請列舉。

                                                                                

4.閲讀第六段,你認為“浪淘盡”與“浪聲沉”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回答】

1.(蘇東坡的)美學思維既有儒、道、釋雜糅的**,又有保守而陳腐的傾向。

2.除了具有藝術歌曲的特質外,《大*東去》超越了藝術歌曲的範疇,是“用‘文字      音符’譜制的‘樂曲’”。

3.⑴蘇東坡的詩詞創作歷來被人們從文學的角度推崇;⑵蘇東坡的詞作是言之有物而又聲情並茂的交響音樂。

4.蘇軾登赤壁臨長*,自然會由滾滾東去的*水想到不斷流逝的時光。感歎無情的逝水流光,淹沒了古代多少顯赫一時的風流人物。而周瑜是真正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一個。這為下文讚美周瑜作了準備。讓人感到詞人是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看得遠,想得深。“浪淘盡”説不通,因為“淘”完了,不會留下什麼。而“浪聲沉”卻講得通,讓詩人聯想歷史人物一代一代覆沒而又起一批,隨着一代歷史人物消失又另一代起。(要求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説。)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