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骨文基本上是方形的。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後,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

來源:國語幫 1.99W

問題詳情:

材料二*骨文基本上是方形的。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後,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

材料二

*骨文基本上是方形的。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後,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字完成了一次飛躍,表現在字形上,就是從以前的圓潤瘦長變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塊字。這種方方正正的寫法,體現了*古人所追求的客觀美——穩重、端莊、平衡對稱,有一種周正之美。

雖然後來有了“龍飛鳳舞”的草書,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沿襲着工整的書寫模樣。商周的金文,即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寫得規規矩矩。到了周朝後期,各國紛爭,文字異*,但距離周最近的秦國,其正體字仍然是規正的篆體字。秦滅六國,建立秦朝之後,正式立小篆為正體字。但在官方規定的正體字之外,秦簡上還出現了一種輔助*書體,即後來的隸書,到漢武帝年間,隸書逐步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此後,在魏晉南北朝年間,構字筆畫相當完善的楷書盛行,成為官方認可的正體字,一直流傳至今。

雖然書寫方式不同,但對周正之美的追求卻一直沒變。唐朝時用科舉制選拔人才,開了各種考試科目,書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書字體,皆得正詳”,文字與書寫並重。因為文字書法的優劣關係到個人的功名,所謂“升沉是系”,所以仕進者非常重視。當時顏元孫《幹祿字書》的影響很大,這本字書是在顏師古的“顏氏字樣”的基礎上完成的,字分俗體、通體、正體三種寫法。科舉考試,官府文書,寫字必遵正體。要想通過科舉求仕進,就必須學習這樣的幹祿字。之後,端正秀麗的幹祿字楷書成了一種程式化的寫法,千字雷同,明朝時,為皇帝書寫詔誥的宮廷書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長寫這樣的字,人稱“台*體”,清朝叫“館*體”。

不過,這樣過分求統一的書寫方式卻破壞了書法的靈魂——對“勢”的追求。古人寫字,講求一個“勢”字,不僅指通篇的氣勢,更指每一筆的手勢動作。把字寫“活”,就是這個道理,有口氣頂着,才能透出字裏的精氣神,這便是“見字如見人”之意。書寫動作連貫,做到下筆不悔,一氣呵成,才能氣韻生動。而要達成這樣的功力,日積月累的訓練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記憶。這種日復一日的臨摹、書寫,培育了*古人最早的美學情趣,甚至成為一種人格訓練。

(節選自魏一平《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三聯生活週刊》2013年第32期)

4.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對方塊字發展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形體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小篆、隸書、楷書三者對漢字形體逐步規範化各有不同的貢獻。

B.*骨文中的漢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春秋戰國時,漢字完成了字形從圓潤瘦長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轉變。

C.秦朝時,小篆為正體字,到漢代漢武帝年間,篆書依然是正體字。魏晉南北朝年間,楷書成為官方認可的正體字。

D.漢字字體發展到楷書,便不再向前演進了,就構字筆畫來説,楷書漢字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完善的程度,歷經隋唐宋元明清而沿用至今。

5.依據“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方塊字方方正正的寫法,體現了*古人對平衡對稱、周正之美的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並沒有因書寫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B.雖然草書是“龍飛鳳舞”的形態,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商周的金文,都寫得規規矩矩。

C.唐代,因為文字書法的優劣關係到個人的功名,所謂“升沉是系”,所以仕進者非常重視書法。

D.幹祿字楷書明代稱“台*體”,清代稱“館*體”,端莊秀麗,而且形式豐富,體現了書法對“勢”的追求。

【回答】

4.C

5.D

【解析】

4.

試題分析:結合原文可知,“秦滅六國,建立秦朝之後,正式立小篆為正體字。但在官方規定的正體字之外,秦簡上還出現了一種輔助*書體,即後來的隸書,到漢武帝年間,隸書逐步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

5.

試題分析:結合原文可知,“端正秀麗的幹祿字楷書成了一種程式化的寫法,千字雷同。”“過分求統一的書寫方式卻破壞了書法的靈魂——對“勢”的追求。古人寫字,講求一個“勢”字,不僅指通篇的氣勢,更指每一筆的手勢動作。把字寫“活”,就是這個道理,有口氣頂着,才能透出字裏的精氣神,這便是“見字如見人”之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