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文段,回答問題。(12分)安於途中⑴從起點到終點,其間的距離就是途中。⑵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

來源:國語幫 5.38K

問題詳情:

閲讀文段,回答問題。(12分)安於途中⑴從起點到終點,其間的距離就是途中。⑵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

閲讀文段,回答問題。(12分)


安於途中


⑴從起點到終點,其間的距離就是途中。


⑵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就像泉水,總是從溪流入河,又從河流入海;就像花草,總是從春長到夏,又從夏長到秋。


⑶自從離開起點以後,生命就總是在途中,在時間與空間的途中。而且不管情願與不情願,總是日漸靠近某個可知和未可知的終點。


⑷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日出總有日落,有起點當有終點,這很自然。每一個具體的生命也都難逃此劫。


⑸但對一些具體的生命而言,似乎出發就是為了抵達,似乎付出就有結果,於是必經的過程成了漫長的等待,總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無奈。


⑹然而抵達真的那麼重要嗎?終點就那麼美好嗎?等待或許會是一種煎熬,然而生命總是在途中就真的只有無奈嗎?


⑺水氣抵達天空或許就成了*虹,蛹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就成了蝴蝶。但並不是所有的抵達和終點都具有終極輝煌。花朵的終點是凋謝,道路的終點是絕境,生命的終點是死亡。


⑻即使水氣是因為對天空的抵達而成為*虹,即使蛹是因為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成為蝴蝶,他們也是分別經歷了一定的轉化和蜕變過程,才各自化水為虹和化蛹為蝶的。是過程成就了他們最終的美。


⑼過程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説,過程即生命。


⑽從某種意義上説,生命確實就是一個過程的完整體現,或者説是無數生活細節的集結。而終點不過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於寓示生命體的完結。它有可能構成生命的昇華,卻絕不會是生命的目的。


⑾但是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而將最美好的願望寄予終極。彷彿最美好的風景只有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是一段抵達某處的旅途。因而我們對於此處往往忽視,並總習慣於生活在別處。


⑿每一個至美的終極願望當然都必須受到肯定,但是生活並不是只有這些,也不該只有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剎那的輝煌和完成某種使命,或是為了去到某一個地方而趕一段路程。如果生是為了死,就像花朵是為了要謝才盛開,這樣的生命,存在的意義還有多大?


⒀生命不是一次簡單的奔赴死亡之約,每一個高品質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質願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須首先做到安於途中。


⒁因為生活並不是總在別處,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為生命。就像候鳥,只有不停地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才構成其一生的遷徙;就像泉水,不斷地從溪流到河,又從河流入海,才能體現其自身的運動。生命也不完全是為了抵達。就像泉水,並不是非要到達什麼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並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


⒂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就像候鳥,不停地遷徙就是為了經歷季節和風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歷交匯和起伏。


⒃儘管具體的經歷總是顯得那樣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是那樣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他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精*的人生。這是生命最彌足珍貴的狀態,每一個安於途中的生命都將盡享人生。


18.根據文意寫出“途中”的含義。作者在第二段開頭説:“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為什麼?(2分)


答:“途中”的含義是:                                                      


為什麼“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                                               


19.在第12段中作者説:“生活並不是只有這些,也不該只有這些。”請回答“這些”指的是什麼?簡析作者這樣説的原因。(2分)


答:“這些”指的是:                                                      


原因是:                                                                   


20.如何理解標題“安於途中”?作者為何説每一個生命首先要做到“安於途中”?(4分)


答:(1)                                                                 


(2)                                                                      


21.下列對本文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生命帶給人們很多啟示,每個人的感悟不盡相同。有人追求結局的輝煌,有人關注過程的完滿。本文作者堅決反對追求“終極願望”,主張“過程即生命”。


B.作者認為,由於人們堅信“付出就有結果”,一味追求結局的輝煌,從而使生命的必經的過程成為人生“最大的煎熬和無奈”。


C.本文作者善用類比的方法,淺顯明瞭地闡發道理。如在第8段,作者用“化水為虹”和“化蛹為蝶”,生動形象地説明了“過程成就”“最終的美”的道理。


D.文章中運用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語言自然流暢,韻律*,具有一種流動的美感。


E.從文章內容,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注重過程,“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人生態度,以及對終極目標的曠達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回答】

18.(含義)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因為人自生下來,總是在日漸靠近某個可知和未可知的終點。


19.指的是追求終極願望。因為作者認為,人活着並不是為了刻意靠近終結的輝煌,人生的風景在於充實生命的過程。


20.⑴“安於途中”並不是碌碌無為,得過且過,而是要關注人生過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魅力。⑵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為生命;生命不只是為了抵達,主要是為了經歷,具體的經歷構成了精*的生命。


21.A、E(A堅決反對追求“終極願望”不符文意;E主旨未表達對名利追求的淡泊)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