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手段的變遷①古代人用日晷、漏壺等器具來計時。②人們發現物體在陽光下能形成*影。於是,人們根據太陽投*在地上...

來源:國語幫 1.05W

問題詳情:

計時手段的變遷①古代人用日晷、漏壺等器具來計時。②人們發現物體在陽光下能形成*影。於是,人們根據太陽投*在地上...

計時手段的變遷

①古代人用日晷、漏壺等器具來計時。

②人們發現物體在陽光下能形成*影。於是,人們根據太陽投*在地上影子的長短情況製成了“日晷”。這種計時的裝置,一般是在有刻度的盤的*裝上一根與盤垂直的金屬棍兒,隨日光照*的高度不同,在刻度盤上留下不同的指示度,以此表示時間。但日晷在*雨天是無法計時的,而且夜裏也不能用。

③於是,人們又製成了“漏壺”這種計時裝置。漏壺用銅製成,分為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分。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劃有刻度,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度,用以表示時間。漏壺不受天氣的影響和晝夜的限制,但也有缺點,即計時不精確。

④隨着時間的流逝,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總結了以往計時工具的優、缺點,研製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計時器——時鐘。短短的幾個世紀,時鐘家族成員日益增多。機械鐘——靠發條提供動力的鐘,它的準確*雖比古時的晷、漏準確多了,但還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石英鐘——科學家利用石英晶體的振盪來代替普通鐘擺的運動製成了石英鐘,它具有很高的精確*和穩定*,每天的誤差小於萬分之一秒。它的動力是電池,使用起來比機械鐘要方便得多,目前已被廣泛使用。

⑤現在,科學家們正全力以赴研製高精度原子鐘。原子鐘主要依據原子能夠以不受温度和壓力影響的固定頻率振盪的原理製作成的,是目前人類最精確的時間測量手段。新的超高精度原子鐘誤差可望達到10億年不超過1秒。

11.第④自然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                             ▲                        

12.第⑤自然段中加點的詞語“目前”有何表達效果?(2分)

答:                             ▲                       

【回答】

11.(3分)分類別(0.5分)、作比較(0.5分),條理清晰地説明了時鐘家族的種類(1分),並通過比較讓人們瞭解時鐘發展的概況和優缺點(1分)。

12.(2分) “目前”的意思是現在(當前)(0.5分),用在原句中表明到現在為止人類最精確的時間測量手段是原子鐘,但隨着計時手段的變遷不排除今後還會出現更先進的(1分)。“目前”一詞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0.5分)。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