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閲讀手機或許不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實際上,它已經變成了人的一個器官。手機似乎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它長在人...

來源:國語幫 2.6W

問題詳情:

現代文閲讀手機或許不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實際上,它已經變成了人的一個器官。手機似乎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它長在人...

現代文閲讀

手機或許不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實際上,它已經變成了人的一個器官。手機似乎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它長在人們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一樣。手機是另一個説話器官,是一個針對着遠距離的人而説話的器官,因為有了手機,人的語言能力增加了,人們可以將語言傳送到非常遙遠的地方。同樣,人們的聽覺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聽到千里之外的聲音。我們看到了人體身上的新的四位一體:手,嘴巴,耳朵和一個金屬鐵盒----手機。它們共同組成了身體上的一個新的説話機器。

手機深深地植根於人體,併成為人體的一個重要部分。離開了人體,離開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義。正如人們對它的稱呼“手機”那樣,它只有依附於手,才能獲得它的存在*。手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任何空間同另一個人進行交流。手機這一最基本的無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輕而易舉地克服時空間距進而超越孤立的狀態。這是人們使用手機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個危機時刻的人,如果有手機相伴,就可能會迅速地解除這種危機。

手機的沉默,在某種意義上,也意味着這個人可能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從來不用手機,他發現不了手機的意義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機,他會發現,沒有手機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説,人已經進化到手機人的狀態。社會越是被手機所充斥,手機越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從另一個方面要求了手機的普及化。事實是,手機確實越來越普及了。

手機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們。手機抑制了人體的某些肉體官能:它抑制了行動能力,人們儘可能減少身體運動;抑制了書寫能力,人們越來越藉助機器通話;抑制了記憶能力.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儲存消息。有時候,手會無意識地去尋找手機,去摸索手機,去把玩手機。人們偶然丟失了手機,他就會變得煩躁不安。正是因為人們如此地依賴於手機,反過來,人們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擾。手機成為每天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處理手機?這是每個人的日常*的自我技術――開機還是關機?靜音還是震動?短信還是會話?是將這個器官暫行*地關閉,還是讓它隨時隨地*覺地待命?總是要反覆地抉擇手機變成了日常生活的難題。焦急地等待某個特定的手機鈴聲,或者懼怕某個特定的手機鈴聲,常常會令人不安。  

手機融合了文字和聲音的雙重交流功能,它將書信和電話融為一體,而且更為便捷。不過,同書信姍姍來遲相比,手機將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掃而空。等待和期盼趨於消失。手機在掃蕩了書信的同時,也掃蕩了書信的特有抒情,掃蕩了埋伏在書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風格。手機讓人通向一個公共空間,它是打開公共空間的鑰匙。因為手機上儲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號碼,你能夠隨時迅速地跟他講話,但是,夜深人靜之際,你想要跟一個人説説話,將手機上的號碼逐個地翻閲一遍,你真正想撥打的號碼一個都不存在。

(摘編自汪民安《論家用電器》)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手機不僅僅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事實上,手機已經變成了人的一個器官,好像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

B.手機已經成為説話器官,是針對着遠距離的人而説話的器官,藉助這一器官人們可以將語言傳送到距離非常遠的地方。

C.手機的運用,不但人們的説話能力增強了,而且我們的聽覺能力也增強了,千里之外的聲音居然能夠聽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機構成了人們身體上的新的四位一體,它們共同組成了身體上的一個新的説話機器。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手機已經併成為人體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離開了手,手機也就不具備了存在的的意義。

B.手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任何空間同另一個人進行無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輕而易舉地克服時空距離超越孤立的狀態。

C.如果某個手機人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那麼保持手機的沉默是一種必然,此時手機的意義和功能也沒有體現出來。

D.社會越是被手機所充斥,手機越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推動了手機的普及化。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手機的確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們的行動能力、 書寫能力、記憶能力,人們有時甚至失去了自我。

B.過分依賴手機的人們也備受手機的折磨和打擾,如何處理手機?每天面對的兩難選擇問題經常令人們心緒難寧。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欲寄*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人們這樣對書信特有的情懷在手機充斥的社會中已經蕩然無存了。

D.古人“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生活情形與文中夜深人靜之際想給別人打電話而最終沒有撥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回答】

4.A

5.C

6.D

【解析】

4.

試題分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後,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A項,原文是“或許不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或然變已然。所以選A。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類試題出題者常常故意設置錯誤選項,往往偷換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這就要求考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速讀選項,找到選項所在的內容區間,以此圈定範圍,並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即可得知C項,原文“手機的沉默,在某種意義上,也意味着這個人可能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是充分條件,而選項變成了必要條件,“手機的意義和功能也沒有體現出來。”説法也太絕對。所以選C。

考點:歸納和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類型: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於對文章內容進行辯*分析、比較、推斷。C絕對化。“沒有互動規則”錯,原文是説人羣沒有超出局部互動規則。D項,不一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是隨心所欲的情懷,文中的情形是失落沮喪的情感。所以選D。

考點: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