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7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寧説:我們...

來源:國語幫 1.11W

問題詳情:

28.(17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寧説:我們...

28.(17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寧説: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 羅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榮和鄉村的振興聯在一起考慮,強調“如果農村人口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購買鞋子、衣服、汽車,那麼工業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羅斯福)發佈《農業調整法》……後來*還對各州、各區甚至很多大農場規定農產品的生產定額,對超過國家規定生產定額的產品課以重税。                                          

                    ——《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史·現代分冊》

材料三 1950年前後,蘇聯國防工業獲得重大突破,但工業消費品供應不足,而且質量較差,農業發展緩慢,到1953年全蘇人均糧食仍低於1913年,集體農莊向國家義務交售了糧食總產量的60%和全部甜菜與皮棉,農莊莊員的勞動報酬很低,這種狀況在此後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編自段炳林《世界當代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過渡”和“利用資本主義”分別是指什麼經濟政策?在農業方面做法有何不同(6分)

(2)據材料二指出羅斯福新政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措施?結合所學概括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5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現象產生的根源。談談你對經濟發展的認識。(6分)

【回答】

28.(1)戰時*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4分)

前者:餘糧收集制。後者:固定的糧食税代替。(2分)

(2)措施:①發佈《農業調整法》(1分)

②規定農產品生產定額,對超過國家規定生產定額的產品課以重税。(2分)

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分)

(3)根源:斯大林模式導致。(2分)

認識: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應重視農業發展; 應根據國情制定經濟發展措施;國民經濟應當協調發展(任2點4分)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 羅斯福新政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