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莫説宋詩味如蠟趙麗宏      ①很多人批評宋代詩歌,以理入詩,“味同嚼蠟”。和唐...

來源:國語幫 1.0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莫説宋詩味如蠟趙麗宏      ①很多人批評宋代詩歌,以理入詩,“味同嚼蠟”。和唐...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莫説宋詩味如蠟

趙麗宏

       ①很多人批評宋代詩歌,以理入詩,“味同嚼蠟”。和唐詩相比,宋詩當然遜*很多,然而宋人寫詩是否“味同嚼蠟”,我看不見得。

②*的格律詩,總體上在唐代登峯造極,達到無法超越的地步。宋詩其實是唐詩的延續,宋代有一些優秀的詩人,他們的創作可與唐人媲美,譬如蘇東坡、王安石、陸游、范仲淹、范成大。宋詩中,寫得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的作品,可以説俯拾皆是。我可以隨意列舉幾首。

③徐俯《春遊湖》:“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這樣清新美妙的七絕,即使放到唐詩中,也是上佳之作。這首詩使我聯想起唐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其中“小舟撐出柳蔭來”和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可以説相映成趣,都是寫*南春景,韋應物是無人之景,徐俯詩中有人駕舟,卻都寫出[*]         。

④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也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被後人轉喻為[乙]        。

⑤宋詩中,有不少寫鄉村農家日常生活的作品,文字樸素卻**豐富,韻味濃郁,寫得清新自然,至今讀來仍讓人感覺親切。如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翁卷《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田”。

⑥以上這些宋詩,有唐詩遺韻,情感真摯,意象清新,並非“以理入詩”,沒有人會説它們“味同嚼蠟”。在浩瀚的宋詩佳作中,它們不過是滄海一粟。

⑦清代紀昀曾評説宋人“鄙唐人不知道,於是以論理為本,以修辭為末,而詩格於是乎大變”。宋代理學興盛,宋人不滿唐詩的寫景抒情,寫哲理詩一時成風。宋人作詩“以理入詩”,卻未必“味同嚼蠟”,宋代哲理詩中,不乏經典名篇。最著名的幾首,在*流傳數百年生命力不衰。譬如蘇東坡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譬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些哲理詩名篇,構思奇妙,涵義深邃,回味無窮,早已成為*人智慧的象徵。

⑧宋代的文學巔峯,是詞,那是前無古人的創造,可以和唐詩比肩。其實,詞也是詩,在我的視野中,宋詩和宋詞,是一個難以分割的整體。寫出美妙詞章的詩人們,怎麼可能一寫詩就“味同嚼蠟”呢?                                        (略有改動)

1.下列説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只有寫鄉村農家日常生活的宋詩還算有些情味。

       B.宋人是“以理入詩”,因此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

       C.宋人詞寫得好,可是一寫起詩來就“味同嚼蠟”了。

       D.宋詩中優秀作品很多,不能一概説其“味同嚼蠟”。

2.根據文意,在橫線上填寫適當地語言。

3.請簡要説一説作者對於宋詩是什麼態度?他在②—⑦段中是從哪兩個方面表明自己觀點的?

【回答】

1.D

2.*示例:【*】鄉野水邊的寧靜安謐【乙】新人的才華初露(意思對即可)

3.*示例:

       第一問:作者認為宋詩不見得“味同嚼蠟”。(意思對即可)

       第二問:①宋詩中,寫得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的作品,可以説俯拾皆是;

       ②宋詩中的哲理詩句篇,構思奇妙,涵義深邃,回味無窮,早已成為*人智慧的象徵。(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