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材料一……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

來源:國語幫 6.76K

問題詳情:

31.材料一……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

31.材料一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

——《貞觀政要·政體》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明史紀事本末》

材料三 人嘗謂輔臣(內*大臣)擬旨,幾於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故*臣無不惴惴懼者。

——《皇明大政記》

(1)據材料一、二,唐太宗與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

(2)據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方法是什麼?明太祖認為“穩當”的方法是什麼?(4分)

(3)據材料三,説明明朝中期內*大臣的地位和職權。(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評價唐朝、明朝皇權與相權關係的異同。(8分)

【回答】

31.(1)唐太宗認為設置宰相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決策失誤而亡國。(2分)明太祖認為設置丞相是**的根源,應集中權力於皇帝一人。(2分)

(2)唐太宗:宰相等先集體議政,皇帝最後決斷。(2分)明太祖:取消丞相,*各部門分理政務,互不統屬,皇帝直接管理。(2分)

(3)明中期內*大臣協助皇帝草擬政令。(2分)表面上官位相當於宰相,實際上完全依照皇帝旨意行事。(2分)

(4)最高決策權都在皇帝手中。相權存廢都服從*主義*集權*的需要。(4分)唐太宗把君權與相權協調起來,皇帝注意發揮宰相參政輔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與宰相制度對立看待,從制度上取消相權,以保*君主在*集權*中的絕對權威。(4分)

知識點:古代*的*制度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