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綿谷回寄蔡氏昆仲羅 隱一年兩度錦*遊,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

來源:國語幫 2.5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綿谷回寄蔡氏昆仲羅 隱一年兩度錦*遊,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

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  隱

一年兩度錦*遊,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①詩中提到的錦*、綿州、綿谷都是四川的三個地名。②詩題中的“蔡氏昆仲”,是羅隱遊錦*時認識的兩兄弟

1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4分)

19.頷聯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4分)

【回答】

【*】

18.這首詩追憶昔遊,極寫錦*之美及告別錦*山水的離愁別恨(2分),表達了對錦*景物的讚美和留戀之情,寄託了對友人的懷念(2分)。

19.寓情於景(或答借景抒情、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都可)(2分),明明是詩人多情,沉醉於大自然的迷人景*,卻説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絆馬蹄,不讓離去(1分);美麗的雲*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樓台層層遮掩,將人的感情賦於碧草白雲(1分)。(答“運用對仗,使句式工整,音韻*。”給1分)

【解析】

18.

試題分析:詩題一作《魏城逢故人》。詩中提到錦*、綿州、綿谷三個地名:錦*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東北方向行進,首先到達綿州(今四川綿陽縣);再繼續東北行,便可到達綿谷(今四川廣元縣)。詩題中的“蔡氏昆仲”,是羅隱遊錦*時認識的兩兄弟。在羅隱離開錦*,經過綿州回到綿谷以後,蔡氏兄弟還在成都。這首詩追憶昔遊,抒發對友人的懷念之情。首聯以賦體敍事,字裏行間流露喜悦之情。錦*是名勝之地,能去遊一次,已是很高興、很幸福的了,何況是“一年兩度”,又是在極適於遊覽的季節。兩個“值”字,藴含際此春秋佳日之意。這兩句所攜帶的感情,直灌全篇。頷聯具體寫錦*遊蹤,極寫所見之美,頸聯寫告別錦*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在離人眼裏,錦*的山好像因自己之離去,而牽繞着別恨,錦*之水也似乎帶着離情,發出咽泣之聲。美麗多情的錦城,的確使人魂牽夢繞,肝腸寸斷。中間二聯分別通過寫錦*的地上芳草、空中好雲、山脈、河流的可愛和多情,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託對他們的懷念。作者只説錦城的草、雲、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説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韻味。末聯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的留戀之情。詩人把中間二聯“芳草”、“好雲”、“斷山”、“流水”的纏綿情意,都歸落到對友人的懷念上去,説:“今天因為懷念你們,回頭遠望錦城,只見遠樹朦朧,雲遮霧繞。”用喬木高聳、淡煙迷茫的畫面寄寫自己的情思,結束全篇,情韻悠長,餘味無窮。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9.

試題分析:這類題目在解答時應首先指明手法,然後再結合詩句分析。頷聯具體寫錦*遊蹤,極寫所見之美,寫景之筆濡染着濃烈的感**。“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深得錦*美景的神韻,是全詩中最富有詩意的句子。這兩句分別承“前值東風”與“後值秋”而來,寫出詩人對錦*風物人情的留戀。上句寫春景,下句寫秋景。明明是詩人多情,沉醉於大自然的迷人景*,卻偏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白雲。春遊錦城時,錦*畔春草芊眠,詩人為之流連忘返,詩中卻説連綿不盡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樣,對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絆着馬蹄,不讓離去。秋遊錦城時,秋雲舒捲,雲與樓相映襯而景*更美,故稱“好雲”。詩人為之目搖神移,而詩人卻説,是那美麗的雲*也很富有感情,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樓台層層遮掩。“礙馬”、“遮樓”,不説有人,而自見人在。用筆簡練含蓄,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餘地。“礙”字、“遮”字用筆迂迴,有從對面將人寫出之妙,而且很帶了幾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愛”説成“可憎”或“討厭”一樣,這裏用了“礙”與“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開心事,正話反説,顯得別有滋味。這兩句詩,詩人以情取景,以景寫情,物我交融,意態瀟灑嫻雅,達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