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方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説是“漸進”的,而*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

來源:國語幫 1.81W

問題詳情:

(9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方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説是“漸進”的,而*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

(9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方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説是“漸進”的,而*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很長的歷史都是*集中行政管理與小農自主生產相結合。這種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農業以外的新嘗試……迅速滋長*污吏,導致農民起義……

(1)就經濟而言,材料一中所説“*集中行政管理與小農自主生產相結合,存在哪些負面作用?請結合明清時期的有關史實予以説明。(4分)

材料二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我們改革經濟體制,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在黨和*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進行,只應該促進而絕不能損害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生活的改善和國家財力的增強。

——選自《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依據材料二分析其正確*。(4分)

材料三  1990年7月5日,***局常委邀請一批經濟學家座談經濟形勢與對策……持“計劃取向”觀點的人……認為,1988年的通貨膨脹和*年的*風波,都是由於採取“市場改革取向”錯誤路線的結果。1992年初春,88歲高齡的*從1月17日離開*……對這次*的“南巡”談話,當時為很多人不理解……(但這次“南巡”)完全是客觀形勢使然。

——選編自林藴暉《1992年*的南方之行與蘇東劇變》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南巡”談話的歷史根源。而作者為什麼卻認為這次“南巡”是“客觀形勢使然”?*的“南巡,,講話又有何意義?(8分)

(4)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國家在發展經濟時應注意問題。(3分)

【回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教材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第1問解題中需注意“*集中行政管理”指明清時期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小農自主生產”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兩者的負面作用根據所學回答。第2問考查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原因、內容和影響等,根據教材有關所學的知識點來進行答題。第3問考查了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的背景、意義,依據所學回答。第4問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國家在發展經濟時的注意點,酌情回答即可,主要要涉及民生、國情、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等角度回答。

*:(1)負面作用:明清統治者採取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對外交流。小農經濟的封閉*,影響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剝削加重,引發了農民起義。(4分)

(2)從原因分析:*公社制度超越了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實施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通過改革農村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表現。

從措施分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改變農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對 經營方式和分配製度的改革,使生產關係與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

從過程分析:黨和*採取了典型示範、逐步推廣的方式,是“黨和*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 秩序地進行”的反映。

從結果分析: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從而保*了 “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和國家財力的增加”。(回答兩點即可得4分)

(3)歷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2分)

原因: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經濟問題(如1988年的通貨膨脹、*年*風波);“市場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對;**主義運動遭到重大挫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4分,回答兩點即可得4分)

意義: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發展生產力,是*理論的深化與發展。(2分)

(4)要關注民生,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要依據國情,對經濟政策進行適當調整;調整經濟政策,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局勢,搶抓機遇,全力發展。(3分任答2點即  可得3分)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經濟體制改革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