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袁隆平:農校裏走出來的科學家20世紀60年代,在中...

來源:國語幫 2.15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袁隆平:農校裏走出來的科學家20世紀60年代,在中...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袁隆平:農校裏走出來的科學家

20世紀60年代,在*“綠**”的大潮中,湧現出了一位攻下“雜交水稻”難題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國人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平,祖居*西德安縣。幼年正值“9•18”事變,日本侵華,給童年的袁隆平心裏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創傷。面對國破家亡的嚴酷現實,袁隆平從小就立志:做一個使*富強、不受外國強盜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學習中不願死記硬背,喜歡思考,善於提問,從思考中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1949年,袁隆平在南京中大附中讀完高中。當時,考什麼大學,學什麼*,成為了全家議論的焦點。父親希望他通過上大學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卻在中學階段就對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對春華秋實的自然規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慈善的母親讓孩子自己做主,於是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重慶一所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1953年夏,大學生活結束後,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農校任教。

袁隆平教學十分認真,教一門,鑽一門,愛一門。他教外語,效果良好。教學期間,他還刻苦自學,不斷提高自己聽、寫、閲讀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帶字典閲讀英、俄文資料。進校第二年,他被調到遺傳育種教研組,教授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的農業基礎課和*課。在教普通植物學時,他下苦功夫,從構成植物體的最小單位——細胞的構造開始,到根、莖、葉、花、果的外部形態,再到植物的生物學特*及其遺傳特*,等等,都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研究。為了能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的微觀構造,他刻苦磨練徒手切片技術。幾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顯微鏡下得到滿意的觀察結果為止。

在備課中,他經常提出各種問題自考自答。他走出課堂,來到田間地頭,從實踐中找*。他深有體會地説:“即使淺顯的問題,如果教師本身鑽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課講好!”

1959年,是袁隆平進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學崗位的第七個年頭。*前夕他以“我的十年”為題,用辯*唯物主義觀點,從思想與業務兩個方面對自己進行了回顧與總結:“黨的10年教育,使我明確了人生真諦。全心全意為*服務,的確是人生最大的光榮和義務。”同時,他還向黨和*立下誓言:“要做到*掛帥,紅專並進。”

在教學當中,袁隆平不滿足於僅當一名合格的中專老師,還想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1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教學,一邊科研,教學與科研、生產緊密結合。

50年代,生物教學中主要向學生講米丘林、李森科的遺傳學説,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論進行無*雜交、嫁接培養、環境影響等方面的試驗,把月光花嫁接在紅薯上、西紅柿嫁接在馬鈴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異果,並沒有得到經濟*狀優良的無*雜交種。這引起他的沉思,並決心擴大視野,另闢蹊徑。

60年代,他從外文雜誌中獲悉,歐美的孟德爾、摩爾根創立的染*體、基因遺傳學説,對良種繁育有重大指導作用。他就開始大膽地向學生傳授染*體基因遺傳學説,講雜種優勢利用在作物育種中的廣闊前景,而他自己也開始向水稻的雜種優勢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雜交稻株啟示後,在育種方法上他由採用系統選育法,轉變到水稻雄*不育研究課題上來。從1964年在稻田中發現天然雄*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不孕*》,就是他堅持一邊教學,一邊從事科研的豐碩成果。

“文化大*”中袁隆平利用被批鬥的空隙,專心研究水稻雄*不育,在不利條件中爭得了從事科研活動的機會。

1970年11月,袁隆平帶領助手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羣落中,發現了一株雄花敗育株。是將“野敗”這一珍貴材料封閉起來,自己關起門來研究,還是發動更多的科技人員協作攻關呢?在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無保留地及時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並慷慨地把歷盡艱*才發現的“野敗”奉獻出來,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

在19年的漫長教學生涯中,袁隆平一邊在教學中積累知識和農業生產實踐經驗,一邊又通過科研促進教學和生產。教學、生產、科研相結合,使他創造了不平凡的農業科技成果。

(摘編自祁淑英、魏曉雯《袁隆平傳》,略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袁隆平(開場白):我現在還有兩個願望,一是第三期雜交水稻能夠在2010年實現大面積畝產900公斤;二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國外,造福世界*。

主特人:您對學農的大學生有什麼建議?

袁隆平:我建議,學農的大學生要到實驗田裏去,電腦等先進設備很重要,但在電腦和書本里是種不出水稻的。希望他們聯繫實際,多到實驗田裏走一走、看一看。(電視片《袁隆平暢談事業與人生》)

②1999年10月,經*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科學院*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青少年科技博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袁隆平在教學上積極進取,執教外浯,效果良好,他並不滿足,還刻苦自學英語、俄語,不斷提高自己聽、説、讀、寫的能力,可以不帶字典輕鬆閲讀英、俄文資料。

B.在教學中,袁隆平認真鑽研解決問題,備課時經常自問自答,有時還走出課堂,到田間地頭,從實踐中找*。他認為教師只有把問題鑽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課講好。

C.袁隆平獲悉國外的染*體基因遺傳學説,對良種繁育有重大指導作用,於是他大膽探索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於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不孕*》。

D.袁隆平將歷盡艱*才發現的“野敗”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充分表現出他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品格。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中學階段的袁隆平對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對春華秋實的自然規律,有着極大的興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義無反顧地跳進了“農門”。

B.袁隆平教學認真,肯下苦功夫,在教普通植物學時,他從植物體的最小構造單位,到根、莖、葉、花、果的外部形態,再到植物的特*及其遺傳特*等,都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研究。

C.袁隆平儘管不滿足於僅當一名合格的中專老師,想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但由於“文化大*”的影響,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學研究。

D.袁隆平教學中,建議學農的大學生不要沉溺於電腦和書本之中,電腦和書本對水稻種植幫助不大,要多到實驗田裏去。要多聯繫實際。

E.袁隆平創造了不平凡的農業科技成果,這得益於他在長期教學中所積累的知識和農業生產買踐經驗,同時又通過科研促進教學和生產,做到了教學、生產、科研的密切結合。

9.作為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不僅深受*人的愛戴,還被外國人譽為“雜文水稻之父”那麼,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5分)

【回答】

7.A 

 

9:在我心中袁隆平首先是一個有自己的想法,並且願意去追逐夢想,堅持本心的人,從文中他父親讓他當官發財,但他堅持踏入“農門”便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教學認真,刻苦鑽研學問的人,教外語的時候不斷刻苦學習,提升自身的水平,教農業學科的時候,他系統的學習相關的知識,認真備課,喜歡實踐中找*。同時他還是一個不記名利,大工無私的人,從文中他將歷盡艱*才發現的“野敗”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可以看出。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語言表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