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花呂温綠原青壟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四月帶...

來源:國語幫 1.5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花呂温綠原青壟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四月帶...

閲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花

呂温

綠原青壟漸成塵,

汲井開園日日新。

四月帶花移芍*,

不知憂國是何人。

田家

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劚注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倉。

【注】斸(zhú):大鋤,這裏作動詞,掘的意思。

22.請簡要分析上面兩首詩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

23.從煉字的角度,簡要賞析《田家》中“未”和“已”的藝術表現力。(3分)

【回答】

22.異:呂詩直抒胸臆,[1分]結句(第四句)強烈譴責只顧自己享樂的權門不恤民苦、不憂國事的醜惡行徑。[1分]

聶詩間接抒情(即事抒情),[1分]全詩只擺事實不發議論但揭露諷刺之意不言而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1分]

23.兩字呼應,構成鮮明對比,[1分]表現農家渴望收成的焦灼如焚、官家征斂租賦的迫不及待。[1分]作者的憂民憫農之情躍然紙上。[1分](只答一個不給分。)

【解析】

22.

試題分析:這道題主要考查詩歌表達技巧中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物、事)。題幹問的是“兩首詩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所以要注意答題的模式。呂詩“不知憂國是何人”,直接抒情結句,是詩人針對“權門移芍*”一事所抒發的感慨。“權門”本有君命在身,大權在握,卻置民生於不顧。“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卻故作糊塗,含有濃烈的諷刺意味。“憂國”二字是詩人思索問題的核心。聶詩主要是敍事,前二句,“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並不僅僅是隻寫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民的家庭,所謂“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正是農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並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墾的荒地,從耕田寫到開荒,簡潔有力地刻劃出農家一年到頭的*苦,幾乎沒有空閒可言。十個字具有高度的涵蓋力,增加了詩意的典型*。在揭露諷刺的時候,詩人不發議論而重在擺事實,發人深省。另,“官家已修倉”句點到為止,修倉幹什麼,農夫的命運將怎樣,一應留待讀者去想。作者省卻許多氣力,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煉字的技巧。答題的模式為:先注意兩字的意思,然後結合詩句分析兩字的表現力,最後分析表達的感情。“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單指莊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況,四五月麥苗就該揚花(“秀”),“六月”應已收割而“禾未秀”,當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時兩税法,六月正是應該交納夏税的時節,所以“官家已修倉。”官家修倉,本身就暗示着對農民勞動成果的窺伺和即將予以剝奪,而這種窺伺出現在“六月禾未秀”之際,更覺意味深長。“禾未秀”而倉“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應。農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迫不及待,及統治者的不恤民情,種種事實,俱在其中,作者的憂民憫農之心亦躍然紙上。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