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閲讀(16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

來源:國語幫 1.91W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閲讀(16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

(一)文言文閲讀(16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國,餘靖論救之,尹洙請與同貶,歐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由是三人者皆坐譴。襄作《四賢一不肖詩》,都人士爭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適至,買以歸,張於幽州館。慶曆三年,仁宗更用輔相,親擢靖、修及王素為諫官,襄又以詩賀,三人列薦之,帝亦命襄知諫院。時有旱蝗、日食、地震之變,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擢直史館,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職論事,無所回撓。呂夷簡平章國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議政事,襄奏請廢止之。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開古五塘溉民田,奏減五代時丁口税之半。復修起居注。唐介擊宰相,解盛怒,襄趨進曰:“介誠狂愚,然出於進忠,必望全貸。”既貶春州,又上疏以為此必死之謫,得改英州。進知制誥,三御史以論樑適解職,襄不草制。後每除授非當職,輒封還之。帝遇之益厚,賜其母冠帔以示寵,又親書“君謨”兩字,遣使持詔予之。遷龍圖*直學士、知開封府。襄精吏事,談笑剖決,破奸發隱,吏不敢欺。

治平三年,丁母憂。明年卒,年五十六。贈吏部侍郎。

襄工於書,為當時第一,仁宗尤愛之,制《元舅隴西王碑文》命書之。於朋友尚信義,聞其喪,則不御酒肉,為位而哭。嘗飲會靈東園,坐客誤*矢傷人,遽指襄。他日帝問之,再拜愧謝,終不自辨。

(節選自《宋史·蔡襄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

B.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

C.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

D.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廟號是對已死皇帝的敬稱,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追尊的稱號,如“仁宗”。

B.“擢”表示官職提拔、提升,同樣表示升職的詞語還有右遷、升、拔、陟、徙等。

C.“制誥”指皇帝的詔令。“知制誥”本意指掌管為皇帝起草詔令事務,後用作官名。

D.古代官員在“丁憂”其間不得為官。若有特殊原因,國家也可丁憂者為官,稱為“奪情”。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賓 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蔡襄心懷正義。范仲淹、餘靖、九洙、歐陽修遭貶,他作詩譏諷高若訥;餘靖、歐陽修、王素重獲重用,他又作詩稱賀。

B.蔡襄不畏權貴。呂夷簡執政期間,宰相以下的官員到他的府中商議政事,蔡襄得知後,上奏請求廢止此事。

C.蔡襄敢於直言。唐介因攻擊宰相而觸怒皇帝,蔡襄進言為其求情,結果先後被貶至春州、英州。

D.蔡襄精明強幹。在任開封知府期間,蔡襄輕鬆處理各種事務,偵破奸惡揭發隱祕,下屬官吏心懷敬畏。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襄趨進曰:“介誠狂愚,然出於進忠,必望全貸。”

(2)於朋友尚信義,聞其喪,則不御酒肉,為位而哭。

【回答】

9. D

10.

11.C

12.(10分)

(1)蔡襄急速進言説:“唐介實在狂妄愚蠢,但念他出於進忠,希望(皇上)保全寬恕(他)。”

(趨,急速;誠,確實,實在;貸,寬恕;三個詞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對朋友崇尚信義,聽説朋友去世,就不喝酒吃肉,設置靈位哭泣。

(於,對;尚,崇尚;御,享用,御酒肉,可翻譯為“喝酒吃肉”;為,設置。一點1分,句意1分,共5分。)

【譯文】

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考中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館*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職,餘靖爭論救助,尹洙請求與范仲淹一起貶退,歐陽修上書責斥司諫高若訥,由是三個人都被譴斥。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諷刺高若訥,京城人士爭相傳送抄寫,賣書的人買了這首詩,也獲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剛好到宋朝,買了此詩返歸,張貼在幽州旅館。

慶曆三年(1043),仁宗更換宰相,親自提拔餘靖、歐陽修及王素任諫官,蔡襄又寫詩祝賀,三個人一同推薦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知諫院。

當時有旱災、蝗災、日食、地震的災變,蔡襄認為:“災害的到來,都是由於人事。幾年以來,上天的告誡接連來到。推究之所以導致天誡的原因,是由於君臣上下都有過失。希望陛下能認真應付它。”奏疏出來,聽説的人都感到緊張。

被提升任直史館,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職責議論朝事,無所迴避。呂夷簡為平章國事,宰相以下的官員到他的住處討論政事,蔡襄奏請廢除。

因母親年老,蔡襄請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轉運使,開拓古五塘灌溉民田,奏請減省五代時丁口税的一半。恢復修起居注官職。唐介攻擊宰相,皇上大怒,蔡襄急速進言説:“唐介實在是狂妄愚蠢,但念他出於進忠,希望保全寬恕。”不久貶唐介於春州,蔡襄又上疏認為這是必死的謫所,又得以改貶英州。

進升知制誥,三個御史因論樑適被解除職務,蔡襄不起草詔書。以後每次授官不適宜的,蔡襄往往封還。皇帝對待他更加優厚,賜給他母親帽子披肩以示寵愛,又親自書寫“君謨”兩字,派使者送給他。升任龍圖*直學士、知開封府。蔡襄精通吏事,談笑剖析判決,偵破奸惡揭發隱祕,胥吏不敢欺騙他。

入京任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蔡襄比較天下的盈虛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簿書法度大小都可以效法。

治平三年(1066),其母親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終年五十六歲。贈吏部侍郎。

蔡襄工於書法,為當時第一,仁宗尤其喜愛他,制《元舅隴西王碑》文命蔡襄書寫。他對朋友崇尚信義,聽説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設置靈位哭泣。曾經在會靈東園飲酒,客人*箭誤傷他人,就指陳是蔡襄*的。後來皇帝問此事,蔡襄再拜愧謝,最終沒有自我爭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