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造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特徵的重要因素,是...

來源:國語幫 2.15W

問題詳情:

(17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造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特徵的重要因素,是...

(17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造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特徵的重要因素,是*歷史上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統”思想的潛移默化,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而秦漢時期正是這種理念完全定型的關鍵階段。秦漢時期的最高統治者,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範、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並構築了統一的制度文化。秦漢時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揚“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 摘編自黃樸民《論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會教育星期報》刊載了曲實業家宋則久撰寫的《維持國貨歌》:人人盡用外國貨,工人全賦閒。大利盡歸外國去,錢由何處賺。人人盡用本國貨,工場多,閒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無閒人,求財借當用不着。盜賊無,乞丐少,平平安安過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人,應用*貨,莫謂不幹己,人人應盡責。君不見,街上走的外國人,通身那有*貨,寄居本國尚如此,何況在本國。國貨好,用國貨,經濟大發展。

材料三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伴隨*救亡運動的興起,《義勇*進行曲》、《畢業歌》等救亡歌曲通過銀幕、舞台、廣播等途徑,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民眾歌詠會”等歌詠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遍及各地,逐漸形成了羣眾*歌詠熱潮。1937年全面抗戰的爆發激發起更多作曲家的創作熱情,他們創作的《大*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戰歌曲傳唱於長城內外、大*南北。1938年1月,“中華全國歌詠協會”在武漢成立,提出“要用歌詠去發動民眾,組織民眾,把他們唱上戰場,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鬥爭”。規模宏大的羣眾歌詠活動唱響着團結抗戰的激昂旋律。*民族統一戰線更加鞏固。

                                         —— 摘編自陳聆羣《*救亡歌詠運動》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漢文化藴涵的時代精神及作用。(2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構築統一的制度文化”而採取的*、經濟及文化措施。(6分)

(2)根據材料二歸納“維持國貨”的意義。(4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20世紀30年代*救亡歌詠運動蓬勃興起的原因。(4分)指出其產生的重要影響。(1分)

【回答】

(1)時代精神:“大一統”。(1分)

歷史價值: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分)

措施:*上建立皇帝制、郡縣制、察舉制等*集權制度;經濟上統一貨*、車軌、度量衡等;文化上統一文字,罷黜百家,逐步確立儒學的統治地位。(每個角度2分,滿分6分)

(2)意義:促進國家實業(民族工業)發展,增加*收入,促進社會安定和國家富強;有利於*列強的侵略掠奪,挽救民族危亡。(每點2分,滿分4分)

(3)原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亡;*救亡運動的推動;*救亡歌曲的創作和傳播;救亡歌詠團體的廣泛成立。(4分,任答兩點)

影響:激發全民族的抗戰熱情,鼓舞民眾*鬥爭。(1分,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