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臨*仙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

來源:國語幫 1.4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臨*仙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臨*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海寄餘生。

【注】①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寫。⑵縠紋:比喻水波細紋。縠,縐紗。

14.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上闕首句點明瞭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寄情於縱飲的心境。

B.“歸來彷彿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時間之晚,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了作者當時酒醉的情態。

C.上闕後三句寫家童已鼻息如雷導致作者無法進門,只好轉而諦聽*濤洶湧的聲音,更烘托出作者內心的無奈。

D.下闕前兩句寫出詞人的歎息:遺憾自己總是身不由己,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總免不了勞苦奔波。

E.一葉小舟從作者眼前的*面飄逝,不由得讓作者感慨萬千,希望能將自己的後半生寄託在這廣闊的*海。

15.清代王夫之説:“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這首詞上下闋中都有這樣的詞句,請指出並簡要分析。(6分)

【回答】

(選E給3分,選C給2分。C項中“內心的無奈”理解有誤,此處恰恰表現的是作者進退悠然的豁達情懷。E項中“小舟從此逝”並非實寫,而是詞人超脱現實的浪漫主義想象。)

15.①上闋中“倚杖聽*聲”,寫詞人夜飲歸來,敲門無應而“倚杖聽*聲”,襯托出夜的靜寂,詞人置身於寧靜、曠闊的大自然中,遺世*,人生的得失榮辱彷彿被一筆勾銷,感到一種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滿超然物外的曠達之情。(3分,找出寫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

 ②下闋中“夜闌風靜縠紋平”一句,一語雙關,情景交融。既寫自然景象,又寫作者的心境。既是寫深夜風平浪靜之景,也是詞人所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的一種體現,是詞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願望的一種表達。(3分,寫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賞析一句最多得3分)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