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來源:國語幫 3.03W

問題詳情:

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向寵,*行淑均,曉暢*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以定,兵*已足,當獎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諸葛亮,字            ,            時期蜀國丞相。(1分)

10.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危急存亡之秋(                )       (2)以遺陛下    (               )

(3)裨補闕漏   (                )      (4)不以臣卑鄙  (               )

11.古之賢者善於以史為鑑,察治國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回顧先帝“歎息痛恨”之情景有何深意?(2分)

12.後主昏庸,“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為免後顧之憂,諸葛亮就納諫、法制和用人這三方面提出建議。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條建議,並結合文章分析,其中諸葛亮用心最多的內容是什麼。(2分)

13.水鏡先生曾歎“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諸葛亮寫就出師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萬千。文章結尾“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藴含着作者哪些複雜的情感?(3分)

【回答】

9.孔明  三國

10.(1)時  (2)給予   (3)通“缺”,缺點     (4)地位低微,見識鄙陋

11.借先帝之意,以後漢傾頹的歷史教訓告誡後主,只有做到親賢遠佞,才能使國家興盛,才能實現先帝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願。

12.(1)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2)諸葛亮特別強調了第三條,不僅分*政兩方面舉薦忠臣良將,而且以先漢興隆的經驗和後漢傾頹的教訓為*,強調親賢遠佞是興國之本。

13.如:回顧先帝的知遇之恩,無限感激;想到先帝創業為半而中道崩殂,非常思念;憶及與先帝患難與共的奮鬥歷程,更添傷感;思量先帝所託之事,尤感艱*;劉禪闇弱,憂心忡忡等。

知識點:公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