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我國古代歷史上生活着一類特殊羣體,他們不...

來源:國語幫 2.59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我國古代歷史上生活着一類特殊羣體,他們不...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國古代歷史上生活着一類特殊羣體,他們不以官職論高低,不以財富論成敗,進可拜將封相,退則遨遊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於修身養*,治國安邦,這就是“士”。士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昇華和瑰寶,其立身之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其結晶則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於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處於“官”與農工商“小百姓”之間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讀書人。士的社會特徵就是不當官,不掌權。一旦當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這個特徵來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這個階層。教授、專家、學者、作家、記者;衞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藝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識分子,凡“學而不仕者”,皆屬士的範疇。傳統的士講風骨,重*守。儘管他們經濟上處於附庸地位,卻極自尊,重義輕利。士尊崇的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們嚮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們以國為家,倡導“天下為公”;他們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腰無半文,心憂天下”是他們的寫照。指點*山、著書立説、“志在天下”是他們的社會屬*。士的社會特徵及屬*,決定了他們創造及發展的文化內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國,由“小術”至“大道”,無一不與國家民族有關。

當道者對士的態度大多優禮有加,故“禮賢下士”之古風作為美談。這種文化土壤栽培出的*讀書人,歷來將讀書與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關心國事成了*知識分子特有的優良傳統,這是其他各國沒有的社會及文化現象。

*的士人之“氣”,由於恪守的原則太多,往往有幾分執着的“呆氣”。故士人雖有可敬可愛之處,卻往往被視為迂腐的“書呆子”。儘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視的社會能量。由於他們居於承上啟下的社會地位,又無權以謀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積累,故往往能以較客觀的眼光來洞察社會。有時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興邦”的社會效應。

*傳統文化的內容,並不是單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會了諸子學説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質,於人講立身,於國論治道。這種文化儘管萌生於封建時代,但它並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飽含善良文化基因、剛柔並濟、博大精深和充滿了人*和理*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貧富、縮小差距的最早立論。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會就是*古版的“*主義”。令西方不理解的是,*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但不崩潰,反而如日中天?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歷史的*。

*的士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文化景觀,在*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鉅作用。否則,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是無法解釋的。**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寶之一就是團結黨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標準就是愛國。儘管大一統的封建社會一開始就對士及士文化有過“焚書坑儒”滅絕*的剿殺,更有長達1300多年制度*地長期禁錮與扼殺,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國為家的浩蕩之氣卻與世長存,雄風不衰,併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國魂”。

(節選自《*的“士”與“士文化”》)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士作為*古代歷史上的一類特殊羣體,他們不以官職論高低,也不以財富作為成敗的評價標準,不倨不傲,平生致力於修身養*,治國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這類特殊羣體的特點,引出“士文化”這一概念,並對這一概念的內涵特點、意義作用從傳統、個人、國家三個角度簡述與評價。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於大夫與庶民之間,羣類似今天諸如衞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藝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學而不仕”的知識分子,範圍極廣。

    D.傳統的士雖然不當官,不掌權,經濟上也處於附庸地位,但極自尊,講風骨,重義輕利,重*守,心憂天下,志在天下,把個人與國家聯繫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的士人講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國,由“小術”至“大道”,故當權者對士的態度往往也是優禮有加,“禮賢下士”之風也會成為歷史美談。

    B.*的士人無權無勢,甚至由於恪守的原則太多而被視為迂腐的“書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視的社會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興邦”。

    C.*的士文化對個人講究立身,對國家強調濟天下、治天下,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飽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滿人*和理*,具有剛柔並濟的智慧。

    D.*的士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文化景觀,在*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當今*的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不吃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等品質和“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等都體現了*傳統士人的*守。

    B.*的士人社會地位、社會屬*、優良*守及個人學識,使得他們在輔佐當權者的時候,能夠以較客觀的眼光來洞察社會,並提出較科學合理的建議。

    C.*士文化儘管萌生於封建時代,但並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為主體,融會了諸子學説,憧憬“大同”,具有愛國**。

    D.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當權者對士人的態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惕,正是因為當權者的長期禁錮與扼殺,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並與世長存。

【回答】

1.B(第一段第二句話並沒有對“士文化”的內涵特點進行簡述。“昇華和瑰寶”“精神食糧”“民族精神”都是從意義作用的角度進行評價。)

2.B(“無勢”無中生有,也與後文內容矛盾。)

3.D(從最後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國為家的浩蕩之氣卻與世長存……”可知,士文化的與世長存與“當權者的長期禁錮與扼殺”是轉折關係,不是因果關係,屬強加因果。)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