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題。材料一:《西遊記》中的金箍棒,某種意義上就是孫悟空的化身和符號。金箍棒什麼樣?書上説:...

來源:國語幫 1.2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題。材料一:《西遊記》中的金箍棒,某種意義上就是孫悟空的化身和符號。金箍棒什麼樣?書上説:...

閲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題。

材料一:《西遊記》中的金箍棒,某種意義上就是孫悟空的化身和符號。金箍棒什麼樣?書上説:“二丈(一丈約3.33米)多長,鬥來粗細,兩頭兩個金箍,中間一段烏鐵。”讓人費解的是這“兩個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開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頭上戴的髮箍。金箍棒中間是實心的“烏鐵”,裝兩個箍豈不多餘?

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進耳朵裏,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它還有一個神奇的來歷,即它本來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定*海淺深的一個定子”,也叫“定海神針”。這個説法很有意思。“定*海淺深的一個定子”中兩個“定”字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個

“定”是“測定”的意思。古人用什麼來測定水位深淺呢?淺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大海如何測?用一根繩子拴上重物,扔到水裏,然後拉上來量繩子的長度。古代的船上有這種東西,是船錨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定”“碇”“椗”,應該是同一個東西。寫法不同是因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頭做的叫“碇”,用木頭做的叫“椗”。

我們從考古實物上,似乎看到了驚人的“巧合”。1983年出土於福建晉*縣深滬灣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的鐵力木,長7.57米,兩頭寬分別為37釐米和32釐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當。椗上有鐵箍的鏽跡,寬7釐米。考古人員説,鐵力木雖然質地堅密似鐵,但畢竟是木,又要長期泡在水裏,鐵箍是為了增加整體強度、防止木材斷裂安裝的。這樣看來,金箍棒簡直就是這條椗子的翻版啊!

有一個民間傳説,更加強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聯繫。傳説當年鄭和下西洋,船隊經過泉州灣時,適遇颱風,一時浪濤激湧。鄭和立即下令將一根“鎮海針”投入海中,風浪頓時平息。這個傳説的緣起,是因為當地淺海處有一根巨大的錨杆*在泥裏,漲潮的時候不見,落潮的時候才可見。傳説講的其實就是鄭和隨機應變,下令拋錨,化險為夷。海船遇到颱風,靠譜的做法是找個安全地方拋錨。民間把鄭和神化了,拋的錨也就化身為“鎮海針”了。

不得不佩服寫出“定海神針”的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為是棍子,所以能測水深;因為和水有關,所以先歸大禹管,後歸龍宮管,而龍宮又是號稱藏寶的地方。作為全書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這樣被安排出不凡的來歷。這真是作家匠心獨具的功夫。不妨大膽推測一下,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運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為不要説古代,即便是現代,海船上的各種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認識。只有見過這種東西的人,才編得出這樣的細節。

(取材於李天飛《李天飛講西遊·第三回》)

材料二:《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本領非凡,出神入化。可他一旦丟失了金箍棒,任憑有天大本領,也難免赤手空拳之憂,只落得垂頭喪氣。有一句俗話叫“猢猻沒棒弄”,立時威風大減,活畫出他那嗒然若喪的神態。可見這根棒非同小可。

自古英雄都有自己愛使的一件兵器,得心應手,所向披靡。關雲長的*,李逵的斧……哪裏數得盡!但是卻單單讓孫大聖選取了一根“金箍棒”,端的是何緣故?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是像今日戲台上鍍鎳的金光閃閃兩頭有箍的圓棍兒一條嗎?這個棒究竟是什麼呢?它果真是東海龍宮中的“定海神針”嗎?

所謂“金箍棒”,“金”就是黃金、金屬,“箍”就是兩頭有箍。這就出現疑問了:那麼厲害的一個棒還得靠箍,這個棒還結實嗎?我曾考*過,“金箍棒”原本是“荊觚棒”。“荊”是一種荊條,這個東西最堅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稜角。中華最古的兵器叫做“殳”,就是用這種荊條做成的八角棒。這就是最早的荊觚棒,跟“定海”其實沒什麼關係。

為什麼孫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這跟桃木有關。古人認為桃木是辟邪的,現在我們過年貼的春聯,最初的原型就是掛在大門左右的兩根桃木棒,做成荊觚棒的樣子,用以驅邪避怪。荊觚棒在民間傳説中訛了音,才變成了“金箍棒”。

這還跟《紅樓夢》有點聯繫。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上刻着“除邪祟”,説到這兒,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和孫悟空的金箍棒是一個老祖宗分下來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有趣極了,這屬於我們的民俗學問。中華民族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小説裏面離不開民俗,我們重視、欣賞“四大名著”,原因複雜得很,但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一定要加強對我們中華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識、道德、觀念的瞭解,然後再讀這四大名著,就會左右逢源,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內容。

(取材於周汝昌《金箍棒的本義》)

材料三:金箍棒是《西遊記》中孫悟空使用的武器,同豬八戒的釘耙、沙和尚的寶杖、唐僧的袈裟一樣,是身份與*格的重要標記,更是一個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文化符碼。

金箍棒源於大禹治水的傳説。大禹作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行為體現着為天下太平而犧牲的精神,這説明金箍棒本質上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天*,體現着人們消災、安居的願望,這決定了它向善的價值取向。

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體現着中華文化中萬事如意的心理訴求,也暗示了對自由的渴望。孫悟空是一個石破而生的自然之子,他天生的自由個*與金箍棒相結合,使他獲得了話語權,要與玉帝爭天庭,表達了當時的人們要求自由、反抗*的願望,顯示了自由精神的寶貴。

此外,被唐僧收為徒弟後,孫悟空運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這時的金箍棒轉變為除暴安良的手段,實現社會公平*理想的法寶。

金箍棒是孫悟空的法寶,而套在他頭上的緊箍卻是他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令他苦惱的法器。兩件器物集於一身,一個張揚自由精神和世俗慾望,一個束縛自由,壓抑慾望,兩股相反的力量同在一體。作者為什麼要構思出這麼一個限制自由個*的法器呢?從作者的態度看,他對反叛與自由精神的頌揚是有所保留的,他意識到無限制的權力與慾望膨脹會擾亂社會秩序,會動搖社會基礎,金箍棒的威力不應無限放縱,而當受規約。於是他巧妙地設置了“緊箍咒”,借唐僧之口管束住了孫悟空。

“既有棒,何有咒?”這恰是《西遊記》的深意所在,作者通過金箍棒和緊箍咒這對相輔相成的象徵符號,表達了一種辯*的思考:個人自由和權力慾望不可任意氾濫,應當受到限制。

歸根到底,棒咒同體的設置,主要反映了*文化的主導意識——“和合”文化意識。*文化講求中和、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強調多元的*、異質的協調、對立的消解。“金箍棒”和“緊箍咒”二者的運用都要有一個適宜的度,才能有*社會,太平盛世,這符合中華文化的總體價值取向。

(取材於楊中舉《金箍棒與緊箍咒:一對多重文化象徵符碼》)

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定*海淺深的一個定子”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定子”的“定”是名詞,定子是古時候的人用來測量水位深淺的一種工具。

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製成,先沉入水中,再通過測量其長度得知水位深淺。

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後來演變為船錨,增加了使船隻在水面上停穩的功能。

D.“定子”也可寫作“碇子”“椗子”,“碇”“椗”都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2.第三段中“驚人的‘巧合’”指的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3.下列為“材料一”所擬的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金箍棒的“箍”

B.定海神針的“定”

C.金箍棒的演變

D.金箍棒的原型

4.根據“材料二”,下列關於金箍棒的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英雄都有自己愛使的兵器,孫悟空本領非凡,全都靠金箍棒。

B.現在戲台上的金箍棒,材質、*澤和形狀,都與其原型不符。

C.金箍棒其實並沒有“箍”,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結實了。

D.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從金箍棒演變而來的,都有辟邪的作用。

5.下列對“材料二”中加點的詞語,解説正確的一項是

A.一旦:與《阿房宮賦》中“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中的“一旦”,意思相同。

B.嗒然若喪:“喪”讀“sānɡ”,意思是死喪。

C.辟邪:“闢”與“闢謠”的“闢”讀音和意思都相同。

D.左右逢源:貶義詞,形容辦事圓滑,在文中屬誤用。

6.“材料二”中的“猢猻沒棒弄”是歇後語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後半句的一項是

A.坐不住          B.空歡喜

C.沒得耍了        D.坐立不安

7.根據“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西遊記》中的武器,既是人物身份*格的重要標記,也是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文化符碼。

B.“如意金箍棒”中“如意”二字,藴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表達了追求自由、反抗*的理想。

C.金箍棒象徵自由,緊箍象徵束縛,兩件器物集於孫悟空一身,反映了他對自由的矛盾態度。

D.“既有棒,何有咒?”一句與《三國演義》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一樣,表達了相同的情感。

8.關於金箍棒的起源,“材料一”與“材料二”作者觀點不同。你贊同哪種觀點?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簡要説明理由。

【回答】

1.B

2.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與《西遊記》中對金箍棒的描寫極為相像:大小形制(或“長度、粗細、形狀”)一致,都有箍,褐黑*、質地堅密似鐵的鐵力木與烏鐵的顏*質地很相似。

3.D

4.B

5.A

6.C

7.B

8.贊同“材料一”的觀點:金箍棒源於“椗子”。從外形上看,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與書中對金箍棒外形的描寫極為吻合;從旁*上看,有民間傳説將“椗子”與“鎮海針”聯繫起來;從文化內涵上看,金箍棒起源於“椗子”,與大禹治水的傳説相關聯,體現了人們消災、安居的願望,與書中向善的價值取向吻合。

贊同“材料二”的觀點:金箍棒源於“荊觚棒”。從讀音上看,金箍棒與“荊觚棒”讀音相近,很可能是訛傳造成的誤寫;從功能上看,“荊觚棒”是武器,又能辟邪,與孫悟空用金箍棒降妖除怪一致;從文化內涵上看,“荊觚棒”的功能,能夠體現金箍棒除暴安良、實現社會公平*理想的象徵含義。

【解析】

試題分析:

1.B項“測量其長度”與原文“拉上來量繩子的長度”不符。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2.解答該題,可以聯繫文中的對金箍棒的描寫“二丈(一丈約3.33米)多長,鬥來粗細,兩頭兩個金箍,中間一段烏鐵。”和宋代出土的椗子的描寫:“椗材是褐黑*的鐵力木,長7.57米,兩頭寬分別為37釐米和32釐米”“椗上有鐵箍的鏽跡,寬7釐米”“鐵箍是為了增加整體強度、防止木材斷裂安裝的”這些信息,進行比較概括,即可得出它們在形制大小、都有鐵箍、鐵箍作用等方面有一致*。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本題結合“金箍棒簡直就是這條椗子的翻版啊”“有一個民間傳説,更加強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聯繫”等信息,可以確定*為D項。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A.“全都”有誤;C.“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結實了”有誤;D.“從金箍棒演變而來的”有誤。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B.“喪”讀“sànɡ”,意為失去;C.“辟邪”的“闢”讀“bì”,意為排除,“闢謠”的“闢”讀“pì”,意為駁斥;D.形容做事得心應手,非貶義。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A。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6.解答該題,可以根據該詞語的語境中“他一旦丟失了金箍棒,任憑有天大本領,也難免赤手空拳之憂,只落得垂頭喪氣”等信息即可確定*為C項。

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7.A.“武器”有誤,應為“金箍棒”;C.“反映了他對自由的矛盾態度”與文意不符;D.“表達了相同的情感”有誤。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解答該題,可以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概括其觀點,然後選取其中的一個作為分析對象,闡述自己的觀點,意思對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對作品進行個*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