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庭*關乎社會*。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種*的關係,就需要有家庭倫理。*自古以來就有...

來源:國語幫 2.52W

問題詳情:

社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庭*關乎社會*。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種*的關係,就需要有家庭倫理。*自古以來就有...

社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庭*關乎社會*。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種*的關係,就需要有家庭倫理。*自古以來就有維護家庭關係的種種倫理規範,它們往往體現在各種“禮”之中。從《禮記》中可以看到各種禮制的記載,如婚喪嫁娶,這些都包含着各種家庭倫理規範,而要使這些規範成為一種社會遵守的倫理,就要使“禮”制度化。

在*古代,“孝”無疑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觀念。《孝經》中有孔子的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是説“孝”是“天道”常規,是“地道”通則,是人們遵之而行的規矩。為什麼“孝”有這樣大的意義?這與*古代宗法制有關。*古代社會基本上是宗法*的農耕社會,家庭不僅是生活單位,而且是生產單位。要較好地維護家庭中長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順利延續,必須有一套維護當時社會穩定的家庭倫理規範。這種倫理規範又必須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倫理規範,這樣社會才得以穩定。

“孝”成為一種家庭倫理規範,並進而成為社會的倫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據。《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説:“天登大常,以理人倫,製為君臣之義,作為父子之親,分為夫婦之辯。”理順君臣、父子、夫婦的關係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規處理君臣、父子、夫婦倫理關係,社會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與“天道”是息息相關的。

“孝”作為一種家庭倫理的哲理根據就是孔子的“仁學”。以“親親”(愛自己的親人)為基點,擴大到“仁民”,以及於“愛物”。基於孔子的“仁學”,把“孝”看成是“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體現了孔子“愛人”(“泛愛眾”)的精義;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條,而是基於“仁學”的“愛”不斷釋放的過程,只有在家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以“仁學”為基礎的“孝”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社會在發展,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倫理會變化。“孝”的內涵也會隨之變化。例如“四世同堂”“養兒防老”,就因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逐漸消失而失去意義,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沒有必要提倡,但作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愛”仍有家庭倫理之意義。在家庭不再是生產單位的情況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狀態,將主要由社會保障體系來承擔,但“孝”的“仁愛”精神則不會改變。對長輩的愛敬,對子孫的培育,都是出於人之內在本心的“仁愛”。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批評抹掉了“愛”,一味説“恩”的“父為子綱”説,提出:“我現在以為然的,便只是‘愛’。”“孝”之核心理念“仁愛”作為家庭倫理仍具有某種普遍價值的意義。

(摘編自湯一介《“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自古以來注重家庭倫理,把家庭倫理規範置於比社會倫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決定了“孝”是*古代社會特有的家庭倫理。

C. 根據儒家思想,“孝”不僅是家庭內的規範,而且在社會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

D. 由於家庭結構和家庭倫理的變化,傳統“孝”的形式在現代社會無提倡的必要。

2. 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幾次引用文獻,目的是論**古今經典中對“孝”的理解詮釋是一致的。

B. 文章基於對孔子“仁學”思想認同與接受,提出了關於“孝”的意義的論斷。

C. 文章在論*結構上,先引出論題,再提出觀點,然後縱向深入,最後補充論述。

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義,又指出它的內涵變化,顯示了作者的思辨態度。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代的“禮”,既有倫理*的一面,也有制度*的一面,是二者的結合。

B. 儒家從“天道”與“人道”的關係看待“孝”,這體現了哲理與倫理的統一。

C. 以“親親”作為“孝”的基點,能使得“孝”在歷史實踐中一直是自覺自願的。

D. 魯迅從“現在怎樣做父親”的角度批評“父為子綱”説,體現了對舊説的反思。

【回答】

1. C    2. A    3. C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閲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間,然後認真對比閲讀,尋找細微的差別。

A項,“把家庭倫理規範置於比社會倫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錯誤;從第三段“‘孝’成為一種家庭倫理規範,並進而成為社會的倫理制度”中可見,“社會倫理制度”在家庭倫理規範之上。

B項,“‘孝’是*古代社會特有的家庭倫理”表述有誤,“古代社會特有的”不準確。根據最後一段“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倫理會突化,‘孝’的內涵也會隨之變化。例如‘四世同堂’‘養兒防老’,就因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逐漸消失而失去意義,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沒有必要提倡,但作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愛’仍有家庭倫理之意義,在家庭不再是生產單位的情況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狀態,將主要由社會保障體系來承擔,但‘孝’的‘仁愛’精神則不會改變”可見,現代社會中,“孝”仍有其家庭倫理意義;

C項,正確,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

D項,“傳統‘孝’的形式在現代社會無提倡的必要”錯誤,根據最後一段“‘孝’的內涵也會隨之變化。例如‘四世同堂’‘養兒防老’,就因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逐漸消失而失去意義,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沒有必要提倡”可見,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傳統‘孝’的形式”。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論*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的是什麼觀點和論*的方法。

A項,“目的是論**古今經典中對‘孝’的理解詮釋是一致的”錯誤,“《孝經》中有孔子的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是説明孝道是天地常規通則,目的是為了論*“‘孝’無疑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觀念”,而“《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説:‘天登大常,以理人倫,製為君臣之義,作為父子之親,分為夫婦之辨’”是論*“孝”成為社會倫理制度的哲理根據。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類題時,第一步,把握題幹信息要點;第二步,逐個選項到點,概括分析,判斷正誤。

C項,“能使得‘孝’在歷史實踐中一直是自覺自願的”於文無據,原文第四段只説“以‘親親’為基點,擴大到‘仁民’,以及於‘愛物’……‘孝’不是凝固教條,而是基於‘仁學’的‘愛’不斷釋放的過程,只有在家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以‘仁學’為基礎的‘孝’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出來”,而並沒有提到“自覺自願”。

故選C。

【點睛】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閲讀答題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別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基本上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標題,先將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後去看題目,帶着問題去找*。這樣比較有針對*,目標明確。

3.不管是題目還是文章都要將關鍵字圈起來,特別是時間,概括*詞語。例如:幾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這類詞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詞語。例如:總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邏輯*的關聯詞。例如:錶轉折,表因果,分層分類,舉例子,並列或遞進。

6.文章反覆出現的句子,特別注意跟文章一樣的句子,因為有可能張冠李戴。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