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題。王忠誠院士:當個好醫生不容易1952年,王忠誠從...

來源:國語幫 3.15W

問題詳情: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題。王忠誠院士:當個好醫生不容易1952年,王忠誠從...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題。

王忠誠院士:當個好醫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誠從朝鮮戰場回到天津。碰巧國家衞生部在天津籌建神經外科培訓班,他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成為新*第一批神經外科醫生。

“人腦就像豆腐一樣,很軟,一捏就壞了。裏面集中了人體20%的血液,神經纖維比頭髮絲還細,線路非常複雜。”王忠誠上大學時解剖課曾考滿分,可學習腦神經外科還是明顯感到有難度。“大腦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動的中樞系統。神經系統一旦患病,通常表現都較嚴重,輕則癱瘓、痴呆,重則往往有生命危險。”

那時,學習科研條件艱苦。王忠誠白天上班,晚上學習。由於西方對*實行封鎖政策,他和同事們只能靠着少得可憐的翻譯材料進行摸索。一年後,王忠誠首次為腦部腫瘤患者實施手術,獲得成功,這極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當時,*能初部掌握的腦部疾病診斷辦法是氣體造影,這種方法有2%~3%的危險*,且病人要承受頭疼欲裂巨大的痛苦。此時,國外已有較先進的腦血管造影技術,危險*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為此,整整一個夏天,王忠誠和同伴泡在醫院一間密不透風的房間裏,反覆在屍體上進行研究和試驗,終於自主成功掌握腦血管造影技術。又經多年臨牀實踐和不斷完善,他於1965年出版了《腦血管造影術》。這本專著被視為*神經外科劃時代的進步標誌,使*神經外科診斷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縮短了30年。

然而,由於那時隔離防護措施較差,王忠誠長期幾乎是完全暴露在放*線中,他的白血球數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為此,他特別怕感冒發燒,曾先後八次患肺炎,兩次險些喪命。可他説:“豁出去了!外國人能做,我們也一定要想辦法研究出來。”自此,數不清的病人受益。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開的“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第12次*大會”上,王忠誠被授予“最高榮譽獎章”。

幾十年如一日,始終面對腦部造影和手術枱,會不會覺得乏味?王忠誠説:“人的情況太複雜,每個病例都不一樣,都是全新的挑戰。每天都在進步。”

20世紀80年代,CT技術、顯微手術等引進*,王忠誠的神經外科醫療技術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開顱手術逾萬例的醫生,這個數字曾被國外同行誤以為多寫了一個零,王忠誠也因此被譽為“萬顱之魂”。

王忠誠又試着向一直被*醫學界視為手術禁區的“腦幹”進行探索。腦幹是人的生命中樞,在這裏“動*子”,被稱作是“在萬丈深淵上走鋼絲”,每一個細微動作都可能關係到生死存亡。經過十幾年的*,王忠誠終於循序漸進地突破了這個禁區。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開的*神經外科大會上作了題為《腦幹腫瘤250例》的學術報告,震驚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餘例腦幹腫瘤手術,數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終保持世界第一。

“所謂"好醫生",不是不犯錯,而是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吸取失敗教訓,儘可能少犯錯。”儘管手術死亡率已經是全世界最低,但王忠誠仍然説,人的實際情況太複雜,每個案例都不盡相同,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即使非常小心有時也難免出錯。説起從事一生的事業,王忠誠皺着眉説:“當醫生太不容易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所以,他總是告誡學生:“下診斷永遠別説百分之百。”

“病人也對我們的成長做出很大貢獻。”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每次手術後,王忠誠總是不放心,總想去看看,或者打電話詢問病人的康復情況。他説:“我們不但要把人救活,還要讓他能活蹦亂跳才行。”

他還強調,對於醫生而言,一重技術,二重品質,“沒有好的醫德,再好的醫術也發揮不出來。”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第二段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説明大腦的特點和作用,又以王忠誠上大學時滿分的成績作襯托,突出了學習腦外科的難度。

   B、氣體造影診斷腦部疾病的高風險和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促使王忠誠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同伴不畏艱難地進行研究和實驗。

C、文本以王忠誠院士在*上獲得的巨大聲譽和崇高榮譽,從正面表現出他在神經外科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D、文本在敍述王忠誠向手術禁區“腦幹”進行探索時,用“循序漸進”一詞,體現了他在突破這個禁區時嚴謹的科學態度。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4分)

A、王忠誠在研究腦血管造影技術時,整整一個夏天都呆在研究室內,幾乎完全暴露在放*線中,這體現了他的專注忘我和無私奉獻。

B、王忠誠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手術枱上,經歷過各種複雜手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完成開顱手術逾萬例的醫生,因而被稱為“萬顱之魂”。

C.出為温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D.出/為温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孝廉,是漢武帝時通過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而被選拔出來的官員,規定應孝廉舉者必須年滿四十歲。

B.太子洗馬,太子冼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從五品。

C.服闋,守喪期滿除服。《儀禮·喪服》所規定的喪服,由重至輕分為五個等級,稱為五服。五服分別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遠近不等的各種親屬。

D.泰始,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個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密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年僅幾歲的他熱切地思念雙親,不能自已,以致憂思成疾。

B.“周門人方之遊夏” “數使吳,有才辯”“泰始初,詔徵為太子洗馬” 等表現出李密有才幹。

C.晉武帝讀了李密婉拒朝廷徵召的《陳情表》後,讚揚他是真名士,並答應了他的請求。祖母去世後,李密守喪期滿,晉武帝再次徵召他到洛陽擔任太子洗馬。

D.借皇上東堂賜宴餞別之機,李密賦詩一首,詩的末章表明瞭他想回家種田的願望。晉武帝為此很生氣,都官從事見機行事,馬上奏請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5分)

(2)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5分)

【回答】

10.B 解答此類題,可用排除法,如本題中“從事”為官職名,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兩項;“弗之劾也”的主語為“司隸”,排除A項。

11.A  不是科舉考試,是察舉制。

12.D “表明了他想回家種田的願望”有誤。李密想入朝為官,並希望得到升遷,但因朝廷中無靠山未能如願,而被調任漢中太守。他心懷不滿,作詩發牢騷。

13.(1)(李密)有空閒的時間就講學,忘記了疲勞,並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優秀學生子游、子夏。(“暇”空閒、“師事”拜某人為師、“比”比作各1分,句意2分)

(2)和孔明説話的人沒有能和孔明水平相當的,因此孔明的言論教誨就要具體瑣碎。(“無己敵”賓語前置、“是以”因此、“碎”瑣碎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個名字叫虔。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改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感戀雙親,思念至深,以至憂思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順和恭敬而聞名。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邊,夜裏不脱衣睡覺。為祖母端飯菜、喂湯*,他總要嘗過之後才讓祖母飲食或服用。(李密)有空閒的時間就講學,忘記了疲勞,並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優秀學生子游、子夏。他年輕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讚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徵召他擔任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邁,沒有人奉養,就沒有接受任命。於是上奏章説:

“臣子因命運不好,年幼遭遇不幸……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後也當結草報恩。”

晉武帝讀了李密的《陳情表》後,説:“李密這個名士,不是徒有虛名。”於是收回對他的任命。後來祖母劉氏去世,李密守喪期滿除去喪服後,晉武帝再次徵召他到洛陽擔任太子洗馬。司空張華問李密:“*公這人怎樣?”李密説:“可以説僅次於齊桓公。”張華問其中的緣故,回答説:“齊桓公得到管仲而稱霸諸侯,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流出户外。*公得到諸葛亮而與魏國抗衡,任用黃皓卻喪了國,由此可知他倆的成敗原因是一樣的。”張華接着問:“孔明的教誨為什麼那麼具體瑣碎?”李密説:“過去舜、禹、皋陶(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間説話,所以言辭簡潔優雅;《大誥》中與普通人説話,適宜瑣碎具體。和孔明説話的人沒有能和孔明水平相當的,因此孔明的言論教誨就要具體瑣碎。”張華認為他説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調做温令,卻憎恨一個擔任從事的下屬,他曾在寫給別人的信中説:“慶父不死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裏清廉謹慎,沒有*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調回京城任職,可是他在朝中沒有靠山,於是被調任漢中太守,自認為失去了很重要的機會,心懷怨恨。等到在東堂賜宴餞別時,皇上下詔命令李密賦詩,李密在詩的末章説:“人們也都説過這樣的話,有因才會有緣。(當官的人)皇宮中如果沒有權勢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種田。聖明的君主在上,這話怎麼能這麼説呢!”武帝對此很生氣,都官從事等(見機行事)馬上奏請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職。後來李密死在家中。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李賜、一個叫李興。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