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讀活吳泰昌①當下想讀或愛讀書的人眾多。讀書活動已成為羣眾*的社會文化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要成為一個真...

來源:國語幫 2.69W

問題詳情:

 將書讀活吳泰昌①當下想讀或愛讀書的人眾多。讀書活動已成為羣眾*的社會文化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要成為一個真...

 將書讀活

吳泰昌

①當下想讀或愛讀書的人眾多。讀書活動已成為羣眾*的社會文化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要成為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並非易事。郭沫若説:“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老的這幾句話,道出了讀書活動的特點。讀書,就是人要將死書讀活,讀者與活書做朋友,交流對話,從中瞭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進而使自己增加知識、增長智慧,增添快樂和力量,收“開卷有益”之效。

②許多前輩早就悟到了讀書的這種奧祕,一再以各種表述提醒讀者。茅盾説:“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説:“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③在閲讀心理過程中,讀者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向交織運行,是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書才能成為讀書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與之傾心交談的忠實朋友。

④閲讀是極具個*的創造*的實踐過程。作者和讀者均是獨特的“這一個”,作者通過書面發出交流信號,讀者接收了信號後,經過思考、領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補,甚或讀者會有超出作者所預想的發現和聯想。讀者尋找作者的空間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養、有經驗的讀書人,閲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比一般讀者會有更多的收穫。文學作品許多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比之學術等著作留給讀者閲讀的想象、聯想、創造的空間更大。

⑤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目前圖書出版事業空前發達,中外古今舊書新著浩繁,人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交際活動俱增,即便是一個迷戀讀書的人,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也很有限,面對這種狀況,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好書,經幾代檢驗、歲月淘汰後的數量還是繁多,一個人一輩子是讀不完的。著名學者季羨林説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而像他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圖書中“我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部分” 。讀書,讀者與書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尋求和選擇。在博覽泛讀好書的基礎上,再花工夫精讀少量。各人有自己的讀書需求和志趣意向,對好書的精選,也難免會多有差異。北大教授朱光潛和宗白華,是公認的兩位學貫中西的美學大師,他們愛讀西方古典哲學、美學經典名著,但偏重的對象卻大不一樣,朱光潛愛讀柏拉圖、黑格爾、萊莘的名著;而宗白華則愛讀叔本華、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

⑥培根説:“閲讀使人充實。”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

1.閲讀全文,説説怎樣才能“將書讀活”?

答:                     _                                                  

2.結合上下文説説文中劃線句子“歌德説:‘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的含義。

答:                     _                                                  

3.文中説:“閲讀是極具個*的創造*的實踐過程。”下列幾項説法中不能*的一項是( )

A.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英國諺語

B.既定作品的具體化形態由於讀者不同便會不同。甚至同一讀者的這次閲讀與下次閲讀也不同。        ——霍拉勃

C.閲讀所有好書好比同歷代最出*的人交談。                 ——笛卡爾

D.閲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            ——薩特

4.第⑤自然段中季羨林的例子與朱光潛、宗白華的例子能否調換順序?請説明理由。

答:                     _                                                   

5.《五柳先生傳》中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了本文,請你説説“五柳先生” 讀書是怎麼達到這種境界的?

答:                    _                                                

【回答】

1.①讀者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向交織運行,  ②要有個*的創造*地閲讀,  ③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

2.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讀書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思想、情感去感知、理解、思考,從中瞭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意對即得2分)

3. C

4.不能調換。因為季羨林的例子是為了*“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而朱光潛、宗白華的例子是為了*“各人有自己的讀書需求和志趣意向,對好書的精選,也難免會多有差異”先論述讀書必須挑選,再論述挑選的標準因人而異,這樣才符合邏輯。

5. 五柳先生並不拘泥於對文章一字一句的機械理解,而是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去讀書的,似乎在與作者交流談話,所以能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即“會意”。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