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魔法師》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45W

經典語錄

學習任何技能,其實開始的時候都是麻煩的,都有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回想一下你初學騎自行車的時候,你可能會經常摔倒,可能會騎得歪歪扭扭,甚至速度還不如走路的人快。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騎車就非常順手了,速度就會遠遠超過走路的人。當你怕麻煩的時候,當你一失敗就放棄的時候,你可能一輩子只能待在舒適區,什麼技能都不會。當我們不斷學習拓展的時候,我們的學習區掌握了新的技能,未來就會有更多的路讓我們去選擇。

《記憶魔法師》經典語錄

我們的大腦有個規律叫“用進廢退”,你越多地使用大腦,大腦就越靈活。過於依賴外部存儲設備,可能會導致記憶能力減退,甚至提前就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很多成年人記憶減退,大多數是因為用腦記憶的時間少了。現在很多人聽課時有個習慣,就是用手機拍PPT或者錄音,以為儲存下來就屬於你了,其實大部分人以後根本不會再碰它,直至哪天內存不足時就會將它刪掉。只有那些記在我們大腦裏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知識。

世界記憶大師更是將形象記憶用到了極致,*蘇衞視《最強大腦》參與挑戰最多的李威在《教你輕鬆學習記憶法》這本書裏揭祕,他挑戰記憶臉譜、碎顏修復、世界大詞典、雪花之謎、牛仔很忙等項目時,都是將這些抽象的圖案或符號轉化成具體的形象來記憶,這非常重要的“形象化編碼”過程,是記憶魔法裏最為基礎的“馬步”,所以作為第一根魔棒來學習!

為了讓你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我在這裏分享學習的心法,我將借用世界大腦先生託尼·博贊先生提到的“TEFCAS”法則,也就是嘗試(Trial)、行動(Event)、反饋(Feedback)、檢查(Check)、調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我認為它們是從學會到精通任何技能的六大步驟。

好消息是,如果你只想要在實用記憶領域精進,你只需要30小時左右,多次閲讀本書並且完成練習,便可以達到入門的水準;接下來嘗試在你想要精進的領域,比如背課文、背單詞,找一個切入點刻意練習至少300小時,你在這個領域也會成為高手;如果你在特定的領域刻意練習達到1000小時,有可能成為這個小眾領域的大師,比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用一年的時間背誦了一本英文詞典,詞彙量最高的時候有接近8萬,成為英語單詞記憶領域的大師。

記憶法就是運用想象力和聯想力來編故事、編歌訣,大量訓練可以激活我們的創意。另一方面,我們想要創新,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這個“米”就是我們記住的知識。要創造,首先要去搜集各種資料,儲存在大腦裏面,接下來在醖釀的過程中,創造的靈感迸發出來,再通過邏輯驗*變成最終的成果。

現在很多專家認為,工作記憶只能容納4個組塊,比如大家記憶電話號碼,會習慣*地分成3個組塊,每個組塊內的數字也在4個左右。讓組塊儘可能少,是提高記憶效率的祕訣。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提取。凡是人們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以及*作過的動作,都可以以影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頭腦中,在必要的時刻又可以把它們重現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

我在此分享一個學習的心法:守破離。它來自於日本的自衞拳術“合氣道”,它把學習分為三種層次。第一層“守”,學員必須嚴格學習一種招式。第二層“破”,學員知道除了自己所學的招式外還有很多招式。第三層“離”,學員脱離招式的束縛,達到一種“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學習記憶法也是如此,年齡並不是適不適合學習記憶法的標準,如果你有下面這些特質和心境,相對而言會學習得更好:1. 保持一顆好奇心,敢於嘗試新體驗,不斷去精進自己。2. 擁有比較清醒的大腦,能夠專注靜心去做一件事。3. 擁有一定的想象力,敢於打破常規去創造。4. 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章提到的記憶天才,大多擁有超常的照相記憶能力。其實我們正常人也擁有這種能力,因為大腦有“視覺殘留”的現象,可以將看到的東西複製到腦海中,接近真實地呈現出來。只是相對而言,我們的圖像會比較模糊,而且缺少細節,保存的時間也比較短,除非信息的刺激比較強烈。這項訓練需要的素材比較靈活,可以是生活中的某樣東西,比如一個水杯、一個蘋果,也可以是一張圖片,攝影、漫畫都可以。先從簡單的物品開始,慢慢過渡到比較複雜的圖案。

堅持做30天的形象活化練習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感官慢慢被激活,更能去發現生活的美好,當你能在麻木的生活裏發現新鮮感,高效記憶的通道自然而然就打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