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治療》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04W

經典語錄

只要一個人還活著,就還有改變生活的可能*,除非已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存在心理治療》經典語錄

不要像我一樣留在家裏喝雞湯等死!

數算你的祝福!我們平常並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擁有的和真正能做的事,反而想著自己缺少的和不能做的事,因為瑣碎的擔心和名聲或自尊心受到威脅,而阻礙了我們的成長。把死亡牢記在心,就能對無數存在的既定事實抱持感恩、欣賞的心。若想學會如何生活,就要沉思死亡。

雖然存在取向的治療師希望減輕有害焦慮,卻不希望消除焦慮。沒有焦慮就不可能活出真正的生活,也無法面對死亡。治療師的任務是把焦慮減輕到比較舒適的程度,然後利用這個既存的焦慮來增加個案的覺察力和活力。

一個信念體系能提供治療師安全感。信念體系讓治療師能控制個案的臨牀素材,不是被其征服,而得以強化治療師的自信和掌控感,使個案發展出對治療師的信賴與信心─這是治療的必要條件。對於過往的詮釋常常在治療中產生重要的作用:為治療師和個案提供連結之處。連結,讓改變的真正動力(治療關係)得以生長、成熟。

不要詢問喪鐘為誰而敲,喪鐘正是為你而敲。父母離去之後,我們與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了。

我們要保持冷靜,因為一百年後,我們都是平等的。

生命無法拖延。永恆的時態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人類討厭不確定*。治療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增加個案的確定感與掌控感。當我們找出一件事的原因時,就開始覺得這件事在我們的控制之下。因為這是我們能命名或認同的東西,而據以表現行為。這種「因為」使人得以掌控。當我們開始瞭解個人要面對宇宙的漠不關心,基本上是無助而孤獨的事實時,弔詭的是,每個人反而會覺得比較不空虛、較不無助、較不孤單。

所謂不公平其實只是宇宙的漠不關心。

精神官能症藉著試圖在未來找到過去,而忘掉當下。最害怕死亡的人正是沒有好好活著的人。卡山札基問:「為什麼不像個飽足的客人,離開生命的宴席?」

治療師既不能為病人創造意志,也無法位病人鼓舞或灌注意志;治療師能做的就是釋放意志,為病人受到束縛和扼殺的意志移除障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