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刊後》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W
"“此書與《自序自跋》相匹配 —— 後者收錄著作序跋,本冊則是編書的前言後記。(其中)更得意的是第一、第二輯,因其記錄下本人二十多年間在自家著述之外的*勤勞作。保存這些我主編(或合作主編)的集刊發刊詞或叢書總序,某種意義上是為了見*那個已經消逝了的、民間學術相對繁榮的時代。” —— 陳平原"

經典語錄

學派云云,實在不敢奢談。想來你也知道,20世紀*,宗派多而學派少,因而一提“門户”,大家都噤若寒蟬。誰都希望人家説你思想開放、不拘一格、兼收幷蓄,不管為人為文,還是辦雜誌,全都如此。章太炎認定,“*之學,其失不在支離,而在汗漫”(《諸子學略説》),這話不無道理。 我對沒有“偏見”的學者不太佩服,總懷疑其缺乏“ 定見”。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斷反省並調整自己的見解,這比標榜自己“沒有偏見”可靠些。至於説到集刊,有兩種辦法:一是注重代表*,一是突出個*。我説過了,我們三位都不是職業編輯,不可能騰出許多時間來組稿、審稿、改稿;而且,學者辦刊,本就容易體現個人風貌,好處、壞處都在這裏。在某種意義上説,“避短”便是“揚長”。

《刊前刊後》經典語錄

任何時代,學問家都不可能與思想家爭風頭;著述之專深,使得其只能在小範圍內被接受。“道問學”與“尊德*”之爭,由來久矣,有必要再“製作”一回嗎?學問家與思想家一樣,都有真假、大小之分;我不大相信那些“沒有思想 ”的學問家或“沒有學問”的思想家。除了“學而不思”與“思而不學”,希望還有第三種選擇。這裏還必須考慮到個人的志趣與能力。當然,爭吵歸爭吵,不妨各自努力發展自己的思路,這樣,方才有利於*的學術文化建設。用章太炎的話來説,這叫“自堅門户”。只顧他人瓦上霜,不掃自家門前雪,不是明智的選擇。

“*論文”很好解釋,那是針對此前的“ 以經術文飾其政論”或者“曲學阿世”而提的。強調學術*,注重學理探求,將“論文”與“雜感”區別開來,這都是特定環境下的“話語”。後世或許需要註解,今人則大都能夠意會。“人文研究”這題目很大,似乎與我們所標榜的*化趨向背道而馳。其實,説不上自相矛盾。單單將“人文研究”解釋為集刊的範圍尚不夠,我們正是希望藉此穿越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藝術等學科邊界,從事綜合研究。當然,這只是意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人文研究本就源遠流長,不敢輕言“突破”;再加上作者大都受過嚴格的學院訓練,為文立説相對謹慎些,這或許就是你所説的《學人》風格趨於厚實與持重的原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