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花最是思鄉物石廣田棗花開得遲。當很多花兒都爭相鬧春的時候,棗樹的枝頭還是光**的,沒有一絲生機。等那些花兒都...

來源:國語幫 1.05W

問題詳情:

棗花最是思鄉物

石廣田

棗花開得遲。當很多花兒都爭相鬧春的時候,棗樹的枝頭還是光**的,沒有一絲生機。等那些花兒都累了,走入春天的深處之後,棗花才默默地綻放。

棗花很小,淡淡的黃綠*,小米粒兒一樣。也許是沒有豔麗的**,它們的綻放似乎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數不清的棗花聚在一起,香氣就濃郁起來了,甜甜的味道隨風飄散在村莊的角角落落。蜜蜂衝着花香而來,棗花最是思鄉物石廣田棗花開得遲。當很多花兒都爭相鬧春的時候,棗樹的枝頭還是光**的,沒有一絲生機。等那些花兒都...不在乎棗花的長相,在枝頭“嗡嗡嗡”地忙碌,採集“棗花蜜”。家鄉的花蜜有正兒八經名字的,只有“棗花蜜”和“槐花蜜”,其他被一律叫作“雜花蜜”。人們尤愛“棗花蜜”,奉為上品,自有他們的道理吧。

棗花落下去的樣子,不像杏花、桃花那樣飄飄揚揚。如果杏花、桃花落下去的姿態像雪,棗花兒就像雨、像霰——沉實。棗花從枝頭墜落的時候,直直地衝向地面,少有隨風飄揚的。如果風大,這霰一般的墜落,似乎就有幾分悲壯:不一會兒,棗樹下面的地上,就會鋪滿厚厚一層,讓人不忍踏步。蘇軾在一首詞中説,“簌簌衣巾落棗花”,這個“簌簌”用得很形象,也很生動。當初他從樹下經過,一定起了風,下起了棗花霰,棗花才引起他的注意,幸運地被寫進了詩篇。

棗花要落的時候,正是收麥的大忙時節。兒時,每次挎着籃子去地裏拾麥穗,從棗樹下經過都要等上一會兒,聽聽棗花兒落下去的聲響。等不及了,對着棗樹抬腳踹幾下,一陣密集的棗花就會從天而降,砸在頭髮上,砸在衣服上,砸在腳下的浮土上,密密麻麻。我很佩服棗花的勇氣,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毫不留戀枝頭,決然而去頗有幾分英雄氣概。

母親會用麪粉和紅棗,做成一種也叫作“棗花”的稀罕物。發好的面,被揉成長條,盤成“如意結”的形狀,再在“如意結”的結點和結環上,分別嵌入一粒紅棗,放到籠屜裏蒸熟。紫紅*的棗子映着雪白的麪粉,晶瑩放光,惹人喜愛。“棗花”諧音“早發”,寓意非常明確。春節祭祖有它,去姥姥家走親戚有它,姐姐出嫁的嫁粧裏也有它,誰不希望“早發”呢?

能吃上一塊“棗花”,就是沾上了喜氣兒。村子裏的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新娘嫁粧裏的“棗花”最是搶手。小“棗花”被最先搶到的人獨自揣到了懷裏,大如臉盆的,被掰成許多小塊兒,分給在場的人吃。人們喜氣洋洋,面花兒粘在嘴角也來不及擦,都感覺比吃塊兒喜糖、抽根喜煙幸運多了。

“二*,蒸棗花;二十九,灌壺酒;三十兒,貼花門兒……”在臘月的聲聲童謠裏,我彷彿又聞到了母親剛蒸出籠的“棗花”的味道。那裏面,還有一股春天的棗花甜甜的香氣。真想像蘇軾一樣,再一次穿行在故鄉春天的棗樹下,穿行在故鄉的臘月裏,聽一聽棗花墜落的聲音,嘗一嘗“棗花”的甜蜜。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棗花,開在暮春裏,也開在臘月和新年裏,這小小的花,平凡的花,卻最讓人思鄉。

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等那些花兒都累了。(        )

(2)母親會用麪粉和紅棗,做成一種也叫作“棗花”的稀罕物。(        )

2.作者説蘇軾的詞“簌簌衣巾落棗花”中“簌簌”用得很形象,也很生動。你認為這個詞用得好嗎?好在哪裏?

3.選文哪些地方寫出了村裏人對棗花的喜愛?

4. 作者為什麼説“棗花,開在暮春裏,也開在臘月和新年裏”?

5選文和《棗核》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1)凋零

(2)稀奇、少有的物品,在文中指母親蒸的叫作“棗花”的糕點 

2用得好,“簌簌”一詞形象地寫出了棗花從枝頭墜落,直直地衝向地面的沉實感。 

3春節祭祖有它,去姥姥家走親戚有它,姐姐出嫁的嫁粧裏也有它;棗花最是思鄉物石廣田棗花開得遲。當很多花兒都爭相鬧春的時候,棗樹的枝頭還是光**的,沒有一絲生機。等那些花兒都... 第2張新娘嫁粧裏的“棗花”最是搶手,小“棗花”被最先搶到的人獨自揣到了懷裏,人們分吃大“棗花”時也是喜氣洋洋的。

4“開在暮春裏”是指棗樹的花在暮春才開放;“開在臘月和新年裏”是指村裏人在臘月和新年裏蒸用麪粉和紅棗做的“棗花”糕點。 

5.選文通過對暮春棗花的描寫和臘月裏吃蒸的“棗花”的回憶,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棗核》通過一位“舊時同窗”、現在的“美籍華人”異常思念舊時院子裏的棗樹,想在後花園試種幾棵的敍寫,表現了廣大海外華人對故土的深切思念。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