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關於絲綢之路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個道路系統,是由不同路線所組成的一...

來源:國語幫 1.7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關於絲綢之路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個道路系統,是由不同路線所組成的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關於絲綢之路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個道路系統,是由不同路線所組成的一個基本走向。一般是指古代從中原地區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今天的甘肅西部,也就是敦煌一帶,然後分成三條主要道路:一條稱為北線或北道,從今天的敦煌經哈密、烏魯木齊、伊犁、阿拉木圖、托克馬克、塔什干,最後到達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第二條為中線或中道,從敦煌經吐魯番、焉耆、庫車、阿克蘇和喀什,然後翻過天山經過浩罕,到達撒馬爾罕;第三條為南線或南道,從敦煌沿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的南面,經過若羌、且末、于闐、和田、莎車到達喀什,然後與中道會合,到達撒馬爾罕。當然,撒馬爾罕不是終點,繼續往西,就進入西亞、歐洲和非洲。

絲綢之路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又由誰開闢?我們現在不知道具體的開闢者,只能説是早期人類共同開闢的。20世紀60年代,在河南安陽發現一個古墓葬,考古*實墓主人是商王王后婦好。墓裏出土的玉器經鑑定用料是和田青玉,這説明至少在3200年前就存在從新疆崑崙山北面到河南的道路了。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第一次命名“絲綢之路”。他提出,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就存在着這樣一條從*古都經過中亞到達撒馬爾罕的貿易路線。這條路上主要的商品是絲綢。

歷史上開通和維護絲綢之路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外界,並不是*。史料記載,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李希霍*據此認為絲綢之路開始於公元前2世紀。但是,張騫通西域不是為了經濟貿易,也不是文化交流,而是出於*事和*目的。當時,漢武帝瞭解到有一個種族叫月氏,原來在今天的祁連山一帶,後來被匈奴打敗被迫遷到大夏(今天的阿富汗),於是派張騫為特使,想説服他們與漢朝一起夾攻,將匈奴徹底打敗。等到張騫回來,漢朝已經打敗匈奴。之後,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宣揚漢朝的強大和富裕,號召西域各國來長安朝見。出發時,張騫帶了大批禮品,準備賞賜給西域各國君主,其中最主要的是絲綢。一方面,當時西域各國沒有絲綢,“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長途運輸,只有像絲綢這樣本身價值高、分量輕,又經得起長期儲存的物品才最合適。這次通西域後,漢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團,源源不斷地把絲綢運到西域,並配合着進行一次次的擴張。

所以,絲綢一開始不是作為一種正常貿易品出現的。不過,張騫出使後,西域商人看到有利可圖,並且絲綢流通到波斯、羅馬那裏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價格堪比黃金,因而不少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絡繹不絕地往返於這條路上。絲綢之路就是這樣形成的。那麼,為什麼*人不進行絲綢貿易呢?因為*固有的天下觀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加上古代黃河流域的糧食足夠自給,對外沒有什麼需求,導致*人普遍缺少了解外界的興趣,只接受別國的朝貢,並且薄來厚往,重加賞賜,以顯示天朝的氣派。現在挖出來的那些沉船,裏面那麼多貨物是從*運出去的,但船主都為外國人。此外,*歷來對邊疆地區控制嚴密,不許老百姓出去,海上也動不動實行海禁。所以,歷史上*沒有主動地利用絲綢之路,也很少從絲綢之路貿易中獲得利益,在這條路上經商的主要是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今天我們要建設“一帶一路”,肯定不是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了,而要堅持互通互補互利、實現共贏。

(摘編自《解放日報》,根據葛劍雄復旦演講整理)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絲綢之路不是一條路,而是由不同路線所組成的一個道路系統,撒馬爾罕也不是它的終點,還需要由此往西進入西亞、歐洲和非洲。

B. 絲綢之路上的北線、中線和南線三條主要道路,都是以敦煌為起點到達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而中線和南線還有重合的路程。

C. “絲綢之路”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命名的,這種命名與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是絲綢相吻合,名副其實。

D. 過去絲綢之路上經商的主要是古代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因為他們那裏沒有絲綢,絲綢又價值高、分量輕、耐儲存。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新疆盛產和田玉,而在河南安陽安葬的商王王后婦好的墓裏出土了用和田青玉做成的玉器,這説明從新疆到河南的道路至少在商朝就已存在。

B. 歷史上開通和維護絲綢之路的動力並不是*,這只是因為*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對外也沒有什麼需求,從而缺少了解外界的興趣。

C. 公元前2世紀張騫就通西域,但其出行不是為了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作者據此不贊同絲綢之路開始於張騫通西域這一觀點。

D. 現在挖出來的外國人的沉船裏有很多貨物是從*運出去的,這可以**為顯示天朝的氣派,在交往中施予豐厚。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絲綢之路是早期人類共同開闢的,絲綢一開始出現的身份是漢王朝賞賜給西域各國的禮品,而不是一種正常的貿易品。

B. 絲綢之路最初運輸的主要是*古代出產的絲綢,但在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後,就配合着進行一次次的擴張。

C. 古代黃河流域產糧充足,加之統治者器量狹小,對邊疆控制嚴密,禁止老百姓越境外出,這使得歷史上的*很難從絲綢之路中獲利。

D. 我們現在建設的“一帶一路”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不同,旨在主動利用絲綢之路,堅持互通互補互利,實現共贏。

【回答】

4.D

5.B

6.C

【解析】

4.試題分析:D張冠李戴 。“那裏沒有絲綢,絲綢又價值高、分量輕、耐儲存”是張騫出使西域帶絲綢的原因,而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經商是因為經營絲綢有利可圖。

5.試題分析:B以偏概全。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歷來對邊疆地區控制嚴密,不許老百姓出去,海上也動不動實行海禁”的原因。

6.試題分析:C“統治者氣量狹小”不符合文意,從文中“薄來厚往”等信息可知統治者並非“氣量狹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