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

來源:國語幫 5.54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

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前數千年。張騫到達中亞後,發現那裏已經大量使用*的竹製品和紡織品。西漢使團鑿開亞、歐、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命名為“絲綢之路”。實際上,就功能而言,還可以叫“茶葉之路”、“瓷器之路”、“歐亞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體路線也不止一條。歷史上,開闢絲綢之路絕非僅僅出於貿易目的,當時的中原王朝為了鞏固北方邊界的安全,在信息極端閉塞的情況下,憑藉傳聞與使團的勇氣和信念,搭建起連接東西文明的橋樑。這個過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絲綢之路儘管曲折,但仍然是連接亞歐大陸最便捷的通道,極大地滋養了東西文明的交流,但囿於技術條件、自然條件與*因素,它難以承載大規模的物資轉運的任務。隨着航海技術的進步,絲綢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運所取代。

2013年9月,***完整闡述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這一構想既與古老的絲綢之路一脈相承,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點。在歷史座標系上,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內涵。

在新技術條件下,絲綢之路具備復興的客觀條件。古老的陸路運輸技術不足以承載產生規模效益的運輸量。但是鐵路和公路運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陸地運輸的成本。據測算,從我國連雲港到荷蘭鹿特丹,如果通過絲綢之路,運輸距離可比海運縮短9000多公里,時間縮短近一個月,運費節約近四分之一。此外,古絲綢之路必須避開山地與沙漠,路線選擇範圍有限,經濟、社會效益不高。而今天,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能把鐵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與古絲綢之路相比,新絲綢之路覆蓋的面積將更廣,路線更密集,也更發達,從而可以在更廣泛的區域內把物資與市場串聯起來。新絲綢之路是在新技術條件下,對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復興與拓展。

新絲綢之路構想充分兼顧了*、國內兩方面的戰略需求。從*角度看,絲綢之路兩端是當今*經濟最活躍的兩個主引擎:歐洲聯盟與環太平洋經濟帶。絲綢之路沿線大部分國家處在兩個引擎之間的“塌陷地帶”,發展經濟與追求美好生活是該地區國家與民眾的普遍訴求。這方面的需求與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疊加在一起,共同構築了絲綢之路復興的*戰略基礎。從國內角度看,我國當前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並着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復興絲綢之路能帶動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有望形成新的開放前沿。

新絲綢之路設想兼顧*、經濟、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發展。中亞地區處於地緣戰略要衝,又是東西文明的交匯點,更是近年惡名昭彰的宗教極端勢力的發源地。新絲綢之路構想以經濟合作為先導與基石,以*合作為前提與推進手段,以促進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風險為重要目標,是具有前瞻*的綜合戰略規劃。

(摘編自 2013-12《**·學術前沿》)

4.根據文意,下列關於“絲綢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由德國科學家命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文明的交流,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亞人已經通過這條路進行竹製品和紡織品的貿易活動。

B.“絲綢之路”也可以稱為“茶葉之路”、“瓷器之路”、“歐亞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連接東西文明的橋樑。

C.“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歐大陸最便捷的通道,但十分曲折,難以承載大規模的物資轉運的任務。

D.開闢“絲綢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僅出於貿易目的,也為了鞏固北方邊界的安全。

5.下列各項,不屬於表述“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內涵的一項是(   )

A.新絲綢之路是在新技術條件下,對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復興與拓展,兩端是歐洲聯盟與環太平洋經濟帶。

B.絲綢之路具備復興的客觀條件,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能使新絲綢之路覆蓋的面積更廣,路線更密集,也更發達。

C.新絲綢之路的構想需要兼顧我國的地區平衡,着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帶動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

D.新絲綢之路設想兼顧*、經濟、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發展,是具有前瞻*的綜合戰略規劃。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古老的絲綢之路滋養了東西文明的交流,而新絲綢之路的構想與它一脈相承,而且充分體現了時代特點。

B.新絲綢之路構想的*戰略基礎是絲綢之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對發展經濟與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訴求。

C.*合作是新絲綢之路構想的前提與推進手段,而促進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風險則是它的重要目標。

D.古代絲綢之路被海運所取代,新絲綢之路卻可能因為在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上優於海運,承載能夠產生規模效益的運輸量。

【回答】

4.A

5.C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義。A項,據原文知中亞人的貿易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而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命名的“絲綢之路”(即“這條路”)是指西漢使團鑿開亞、歐、非三大洲的通道。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論述類類文章中的重要詞語,往往不是一般的詞語,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裏含有特定的屬*。還有代詞的指代對象或內容的認定,多義詞的判斷,隱含信息比較豐富的詞語的推斷,都必須準確把握。考點強調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義時一定要將它還原到具體的文本中,做到“詞不離句,詞不離段,詞不離篇”。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正確理解詞語的使用意義,特別是臨時意義,即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意思。如題幹中的設題內容在原文中第一段,解答時應回到原文具體分析判斷。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義。C 項,張冠李戴。我國當前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並着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示】論述類文章閲讀中概念的理解主要有:1.學術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説明或論*的對象。要把握概念的本質內容,找出選項內容與文本內容的區別,對照辨析。2.多義詞:詞語的意義在上下文中體現,具有一定的語言環境。要把握上下文的內容,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根據語境分析、推斷。3.指代的內容:詞語指代有兩種形式:指示或非指示代詞的指代。詞語的指代內容可能是詞或句子、語段。指示代詞含義的理解,可從上文或下文中尋找,代入所在句子,分析、推斷;非指示代詞的指示內容,要確定指代區間,分析、把握。辨析正誤的方法提示:1.選項的表述是否偏離概念的內涵。2.選項是否脱離具體語境,銜接是否失當。3.選項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張冠李戴。4.對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當。5.是否改變敍述主體,偷樑換柱。“詞不離句”,其解題思路為:審好題幹,明確題意;搜索信息區間,聯繫所在語句;結合上下語境,領悟概念含義;注意指代詞語,明確對象、範圍;比照分析,多角度推測。如C選項,即為“張冠李戴”。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項, 以偏概全。“*戰略基礎”還包括“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中設題在第四段,原文為“這方面的需求與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疊加在一起,共同構築了絲綢之路復興的*戰略基礎。”,但題幹中設題為不能認定“*戰略基礎是絲綢之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對發展經濟與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訴求”,很明顯以偏概全。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