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716年,廿惜分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個窮苦家庭。由於家境貧...

來源:國語幫 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716年,廿惜分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個窮苦家庭。由於家境貧...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716年,廿惜分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個窮苦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年僅16歲的他就不得已輟學,成為一名鄉村小學的普通教員。

年輕的甘惜分求知若渴。為了與先進思想保持同步,他傾盡微薄的*,多方訂閲來自上海的進步讀物。在這裏,“馬克思主義”第一次與甘惜分邂逅,並在這個歷經苦難的年輕人心底觸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還在山溝裏時,我就已經從上海的進步書報裏面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那時候上海都是些進步知識分子,比如説李公樸等人。”如果説進步書報為甘惜分提供了影響深遠的價值觀啟蒙,那麼兩位重要人物的引導則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觀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人熊壽祺,彼時已投身*多年的他,經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學習馬克思主義;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學時代的老朋友熊復,這位初中畢業後便去上海讀書的夥伴,不僅與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過書信拓寬了好友的*視野。進步書報與良師益友,潛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轉變,並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甘惜分從事的新聞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血氣方剛的甘惜分開始以實際行動“鬧*”。

1946年,馬歇爾、張治中、*和談期間,甘惜分跟隨*代表前往大同採訪,初入新華社不久的他為了獲得新聞線索,冒着被特務發現的危險行走街市,觀察各方動向。“在大同,我看見日本鬼子穿着*裝在街上大搖大擺地走,我二看就生氣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嗎,還這麼神氣?”在一篇回憶文章中,甘惜分回憶起這個令他義憤填膺的片段,“這件事讓我覺得,新聞不一定要採訪什麼人物,有時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處走一走,就會發現新聞。”回到後方以後,甘惜分很快寫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樂園》《尷尬的嘴臉》等通訊,引起廣泛重視。就這樣,通過在一線工作中培養起的*嗅覺,他慢慢形成了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

短短兩年間,甘惜分從一個新聞“門外漢”成長為採編一線的“頂樑柱”。回顧這段生涯,他認為,成長的關鍵在於“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華社,也研究地方實際”。

對於那個年代的前線新聞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獨到的感觸——

“老實説,在晉綏邊區的時候,無論是《晉綏日報》還是新華社晉綏分社,有些同志由於沒讀過馬列著作,對工人生活的瞭解、對農村社會的瞭解,到底還是不一樣的。我那時候就想,幸好我讀過《資本論》,這些書不容易讀的咧!因為當時我們的環境是農村環境,不是資產階級壞境,我們接觸的也不是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關係,對於瞭解這些關係很不利。”

1954年,38歲的甘惜分離開了一線新聞崗位,奉調先後到北大和人大任教,為社會主義新聞教育事業奉獻才華,主要講授新聞理論。“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學教書,不會縱橫捭闔,不會上下其手,只會鑽書本,但我不是一個讀死書的書呆子,我是一個讀書嚴謹、務求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書呆子’。”甘惜分這犀利的黑*幽默,分明也是對自己率真*格最真實的寫照。

從教幾十年,甘惜分如今儼然已經成為新聞學界的“老祖師爺”,其親自指導的博士生雖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當今新聞傳播學界的精英翹楚:全國第一個新聞學博士童兵,人大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清華大學教授劉建明,*傳媒大學教授劉燕南,廣電部門的王鋒、王甫怪不得有詩讚雲:“大禹惜寸君惜分,滿園桃李苦耕耘。輿壇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門立雪人。”

(摘編自2016年1月14日《光明日報》)

相關鏈接

①從戰火中走來的甘惜分經歷了舊時的苦難,也經歷了新*的風雲,從家鄉四川到延安,從記者到教師,他把探尋真理當作畢生的追求。“吳天罔極持泰斗,千古流芳傳精神。”這是後學們致意這位新聞戰線老前輩的輓聯。“我反對那些把我稱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個執著的新聞規律探索者。”甘惜分曾在回憶錄裏説。(2016年1月15日《*青年報》)

②今天用“民間報紙”這個詞,.覺得很彆扭。我們*黨報本來就是民間報紙。第一,1949年以前,我們*在全國來説就是在野黨,我們的報紙屬於民間報紙,不是官報。第二,我們的報紙始終如一代表*利益,是*代言人。但是1949年以後,我們黨在全國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的黨是全國的執政黨,我們的黨報是執政黨的報紙。儘管我們天天説我們的黨報同時也是*的報紙,但逐漸有了不少“官”氣,同廣大*之間逐漸加大了距離,羣眾不大喜歡看它了。(選自《*網(甘’惜分訪談>》

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作為鄉村小學的普通教員,甘惜分積極上進,求知若渴,傾其所有,訂閲來自上海的進步讀物,以求讓自己的思想與先進思想保持同步。

B.作為新聞記者,甘惜分善於用馬克思主義的視角觀照現實,而沒有熊壽祺、熊復等早期*者對他的引領,他就不可能擁有這一視角。

C.甘惜分在大同街頭目睹了已經宣佈投降的日本鬼子依舊神氣的樣子,有感於此,撰寫出一組引起廣泛重視的通訊,並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聞採寫觀。

D.“不會縱橫捭闔,不會上下其手”,與其説是表現甘惜分對不務學術專事權術者的不滿,不如説是表現他潛心學術與教學的自覺。

E.甘惜分能辯*對待“民間報紙”這種説法,既認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黨報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認可這種説法接地氣的特點。

11.甘惜分具有怎樣的新聞價值觀?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2.促使甘惜分形成自己新聞價值觀的因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3.甘惜分在新聞學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中的原因很多,請從甘惜分個人素質方面談談你

的理解。

【回答】

10.選擇C項3分,選擇A項2分,選擇D項1分。

11.

①自覺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新聞採寫的指導思想;

②深入生活生產實際,是新聞採寫的好方法;

③新聞要多一些“地氣”,少一些“官氣”。(每答出一點2分)

12.

①進步書刊的啟蒙:傾其所有,訂閲進步書刊,接觸馬列主義。

②良師益友的引導,讓他獲得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機會。

③新聞一線工作培養起他的*嗅覺,從實踐中總結,形成自己的新聞價值觀。(每答出一點2分)

13.

①愛好閲讀,讀書嚴謹:對待有較大難度的讀物,他有一種鑽勁,閲讀《資本論》就是生動的示例。

②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冒着生命危險,深入生活現場,捕捉新聞素材,撰寫有影響的新聞,總結屬於自己的新聞方法論。

③潛心新聞,務求實效:一生從事新聞的採寫、研究和教學工作,建立新聞理論,培養一批新聞卓越人才。

④一生致力於追求真理:從家鄉四川到延安,從記者到教師,他把探尋真理當作畢生的追求。

⑤謙遜低調:反對別人把他稱為“泰斗”。

⑥不斷創新:每天研究新事物,自認為是務求創新的人。(每答出一點2分)

【解析】

10.試題分析:D項“與其説…不如説…”這種句式,含有對“前者”的否定。B項中“沒有就(不能)”句式,誇大了良師益友的引領作用。E項“辯*看待”“降低”等概括失實。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1.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題幹中明確瞭解題方向:甘惜分具有怎樣的新聞價值觀,關注文章,從第二段開始寫的。第二段“我就已經從上海的進步書報裏面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並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甘惜分從事的新聞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第三段 “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華社,也研究地方實際”。鏈接中有“儘管我們天天説我們的黨報同時也是*的報紙,但逐漸有了不少“官”氣,同廣大*之間逐漸加大了距離,羣眾不大喜歡看它了”。把以上信息整合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關注題幹,明確本題將要求:形成新聞價值觀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找到答題區域,集中在2.3兩個自然段,然後找到這個幾個段落的關鍵句子,如“如果説進步書報為甘惜分提供了影響深遠的價值觀啟蒙,那麼兩位重要人物的引導則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觀形成”第三段中“ 就這樣,通過在一線工作中培養起的*嗅覺,他慢慢形成了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最後加以概括。概括時有三種方法:①直接提取文中相關的語句②摘取關鍵詞句進行概括。③分層概括,合併整理。第二段得出兩個要點,第三段一個要點。

考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此類題要在整體感知文本信息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旨,要關注作者對傳主生平經歷的介紹及評價的語句、關注相關鏈接及文後的註釋。關注全文,第二段寫他愛好閲讀,第三段“通過在一線工作中培養起的*嗅覺,他慢慢形成了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寫他總是深入一線,並且善於總結。鏈接中“從記者到教師,他把探尋真理當作畢生的追求”。“我反對那些把我稱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個執著的新聞規律探索者。”看出他謙遜低調。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