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人、事、物,有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視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會有不同的心態,會有各異的結果。其實,在...

來源:國語幫 5.04K

問題詳情:

看待人、事、物,有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視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會有不同的心態,會有各異的結果。其實,在...

看待人、事、物,有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視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會有不同的心態,會有各異的結果。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必仰視,也無須俯視;平視現實,平視他人,平視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請以“平視”為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議論文。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回答】

【*】

平視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賤的心態去仰視別人,也不宜以自視甚高的心態去俯視別人,學會平視,平視自己、也平視別人,才是最恰當最具親和力的社交“視角”。

慣於仰視別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臉*行事,營營碌碌、心力交瘁,何苦來!反之,以俯視他人為能事者,則熱衷於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兩種人在“視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對人對己的看法變形失實,不能正確對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缺乏豐厚的人格底藴,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平視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處世。天下之難,最難的是擺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時,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風得意之際,又往往自視甚高,以為天下英雄捨我其誰。君不見,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雙眼睛便挪位到額頭上,從此“視覺”異化,平視功能喪失,到哪都擺出一副鶴立雞羣的架勢,勢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趙抃,此公為人耿直,為官清正,從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還鄉時曾賦詩明志:“腰佩黃金已退藏,箇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慾識高齋老,只是柯村趙四郎。”意思是,你們不要以為我是什麼大官,我其實就是當年出身在柯村的趙四郎啊!那些慣於在俯視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趙老夫子樂於平視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顏?

平視他人,意味着自愛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據傳清朝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當時頗有名氣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就寫了一張便條: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張大總督看過守門人遞進的便條,面有不悦,提筆在條上批寫:“持三字帖,見一品官,白丁焉敢稱兄弟?”守門人將條子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條上書道:“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門人又將條子傳進總督府,張之洞看後“啊”了一聲,連聲説:“請!請!請!”孫中山不愧是孫中山,地位卑微時便敢於平視權貴,着實有膽有識。我們周圍的不少人一見達官貴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視狀,宜不羞愧!國人是該學學孫中山,什麼時候面對權貴也敢挺臉抬頭學會平視,才算是在真正意義上“站起來了”。走筆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羅斯福。羅斯福下肢癱瘓,卻以其赫赫政績贏得美國惟一的蟬聯四屆總統的殊榮。此公氣質謙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長和朋友。有人説,羅斯福能把國王當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當國王看待,但國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愛戴他。有鑑於此,我們身邊的公僕、明星、富翁們是否也可屈尊向“羅斯福同志”學習,平視百姓、平視社會,從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視,是一個人高尚的情*、卓越的學識之自然流露。一個人只有敢於且樂於平視,才能面對皇親國戚不會自慚形穢低聲下氣,面對販夫走卒不會頤指氣使神氣活現。在繁華的都市裏,如果我們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視一切,則堪稱文明時代的文明人。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一則命題作文。作文題目“平視”是一個詞,意思是“兩眼平着向前看”。首先,可用拆解題目的方法審題,“平”是平常、平和、平靜、平定,平等、平衡,公平、公正,平緩;“視”是看待、對待,觀察、觀賞。接下來,我們可以採取追問的方式,進一步探討“平視”內涵。

追問一:“平視”是什麼?鑑於此,我們可以有如下立意:

1.平視是一種真誠、純潔的人生態度。

2.平視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共融的具體體現。

3.平視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與平衡。

追問二:為什麼要平視?對此,我們可以做如下思考:

1.不平視,若仰視,就會高看,就會自卑,就會諂媚;

2.不平視,若俯視,就會傲視,就會自大;

3.若平視,則看得真、看得清、看得遠;

4.若平視,則公平、公正; 

5.平視是一種最好的視覺方式,一種拋卻雜念的單純。

追問三:怎樣平視?這一問題,是對如何做的思考:

1.平視,需要心的端莊與正直;

2.平視,需要情的純潔與高尚;

3.平視,需要識的廣博和深邃;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

知識點:命題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