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聲音馬慧元  到處都是莫扎特的音樂。  遠方的原野上,天空裏,風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於是,...

來源:國語幫 2.45W

問題詳情:

莫扎特的聲音馬慧元  到處都是莫扎特的音樂。  遠方的原野上,天空裏,風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於是,...

莫扎特的聲音

馬慧元

到處都是莫扎特的音樂。

遠方的原野上,天空裏,風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於是,列車的車窗外,透明的山巒與河流交疊在一起,風景的**被音樂過濾成琴鍵上的黑與白。汽笛聲裏,我想起莫扎特童年在歐洲奔波時彎彎曲曲的車轍,想起顛簸在馬頸上的鈴聲。裏帕蒂演奏的莫扎特從電池裏潺潺流出來。如果不是親耳聽到,真不相信人間還有這樣的聲音。它出奇的嫵媚、温存、飄逸,彷彿來自某種超凡的情感,又極為單純,如日光之七*融於一白,此等境界,我輩似不能深解,只能偶爾懷着詢問甚至祈禱般的心境,讓它翩然掠過耳際。原來,那款錄音是裏帕蒂身患絕症,行將不治的時候,開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死的時候,裏帕蒂33歲,比莫扎特還短命。此番廣陵絕唱中有肖邦圓舞曲,聽得出他身負劇痛如何窮追不捨,硬是不肯放過縈繞在衣香鬢影裏的絲絲閒愁!由這完美的琴聲聯想到他的早逝,再看看唱片封套上的他,好看的眼睛笑得讓人心痛,便覺得那音符裏折*出的珠玉之*微含悽豔的光澤——“細看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他還*了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10。寫這首曲子時,莫扎特正經歷喪母之痛。它充盈着“莫扎特式”的悲愴:透明如水,又深不見底,初聽的人,只會為那*肌玉骨中的甜美所陶醉,聽得多了,外加生活的體驗,才能品出其中的感傷。那帶有附點的第一主題似乎迎風飄起來,同時又穩穩站在節奏裏,根基巋然不動,十六分音符走出的經過句璀璨多姿,顯得很興奮。第二樂章中右手頻頻有同音反覆的段落,但絲毫沒有單調的感覺,而是一種頷首凝視的神*。整部作品的處理那樣細膩完美,彷彿每個音符都帶着各自的神采忽悠悠飄來,其間的鬼斧神工了無痕跡。天地間靈氣,真莫過於此了!不知莫扎特的使者在死神面前對最後的琴聲怎樣飽含留戀、傾心相許,我們只聽到了安詳、恬靜,衣袖上沾滿了找到故鄉的欣慰。那是天鵝之歌,更是天使之聲。裏帕蒂與莫扎特一樣,對這個世界來説是驚鴻一瞥般的存在,只留下牽掛,直到地老天荒。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是這樣的音樂,裏帕蒂、肯普夫等大師的演奏是那樣好聽而“簡單”,我常被引誘得站起來,向鋼琴走去,但一翻開樂譜,手指不由在空中凝固了。我的琴聲能空靈得如仙界的*雪,又暖和得貼近凡人的血肉嗎?

有人説,莫扎特的音樂像孩子的歌聲,所以小孩*莫扎特,會比成年鋼琴家更動人。我將信將疑。見過許多孩子,甚至電視上的小明星*莫扎特,他們都天真可愛,可與莫扎特精神相去甚遠。莫扎特的單純不是不諳世事的稚氣,如果説像個孩子,那就是一個沒有父母照料、極其孤獨的孩子,自己在愁苦之中靜悄悄地生活、玩耍,吃掉屬於自己的一點麪包,乖巧地等待着夢中天國花園裏的遊戲。旁觀者裏,唯成年人才能領會其中的**和寂寞,為之動容。因此我還是寧可聽成熟的鋼琴家*他,哪怕不是裏帕蒂。但我仍希望更多的小孩學*莫扎特,把他的聲音深深種進童年,用一生做土壤將它養大。沒聽過莫扎特的人沒有家。沒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場流放。我真這麼想。

——選自1998年10月9日《北方市場導報》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過濾(  )        顛簸(  )       璀璨(  )        一瞥(  )

2.閉上眼睛,請你想象“遠方的原野上,天空裏,風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於是,列車的車窗外,透明的山巒與河流交疊在一起,風景的**被音樂過濾成琴鍵的黑與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4分)

3.“我常被引誘得站起來,向鋼琴走去,但一翻開樂譜,手指不由在空中凝固了。”為什麼?(4分)

4.莫扎特的音樂有什麼特點?(4分)

5.為什麼説“沒聽過莫扎特的人沒有家”,“沒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場流放”?(4分)

6.請你傾聽約翰·施特勞斯的《藍*多瑙河圓舞曲》,描寫你聽到的美妙的聲音以及它帶給你的感受。(6分)

【回答】

1.lǜ bǒ cuǐ piē

2.窗外的一切都融入在琴聲裏。

3.因為對自己的琴聲能否達到大師的境界表示懷疑。

4.有孩子的甜美清純;還有*才領會的**和寂寞。

5.莫扎特的聲音讓人能夠體驗到家庭的温馨與寧靜,讓人感受到生存環境的優美與安詳。

6.略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