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0分)毋庸諱言,互聯網已經成為輿情的最大集散地。而互聯網公共生活這個子...

來源:國語幫 2.73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0分)毋庸諱言,互聯網已經成為輿情的最大集散地。而互聯網公共生活這個子...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題。(10 分)

毋庸諱言,互聯網已經成為輿情的最大集散地。而互聯網公共生活這個子集,也正以加速度不斷接近全社會公共生活的全集。

多年前,我們在思考:“*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時至今日,我們不僅早就駛入“高速路”,更在加速前行。網絡高速路上,能否清晰分配“路權”“責任”,能否樹立更顯眼的指示牌和界碑,決定着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品格。

如果説河流奔騰靠地勢高低落差是規律,那麼以河岸約束控制流速就是規則。對於網絡“新集體生活”,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規律無可抗拒,規則也不可或缺。的確,小如微信羣,一旦乘以8億多用户,即便是“封閉式”的朋友圈,也有海量受眾。這就決定了公眾與監管者都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

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了網絡時代非同一般,社會面貌會變得年輕;而理解了網絡與現實社會並無二致,時代思維會變得成熟。一年來,現實中的法律規則正用比以往更短的時間向新領域漫溯,公共生活的“經緯線”不斷確立,界定着這個時代的公序良俗。

公共輿論的判斷力不能被新產品、新平台牽着鼻子走,而公共治理的方向則應該尊重*。魏則西事件催生了“魏則西條款”,我們見*了國家工商總局第一次將“付費搜索廣告”定義為互聯網廣告;快播案網絡直播破除了“技術無罪”的迷思,“守護技術創新初心”的社會意識在深化;幾起侮辱英雄名譽案中,法庭一錘定音,英雄名譽權背後的言論是有邊界的;網上訂餐平台黑作坊入駐被接連曝光後,各方都在推動訂餐平台的職責從資質等形式審查向經營情況的實質審查過渡;面對公眾對電商刪除差評、泄露隱私的集體吐槽,電子商務法草案正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與法律的交響,構成了互聯網公共生活的法治底*。

不難發現,各大互聯網平台承載輿情喜怒哀樂,也難免偶有失控、稍顯混亂。個人固然不能免責,但平台也無法靠怪罪公眾無“方向感”而脱責。僅從支付寶“圈子”上線引發的爭議看,經過20多年鍛鍊的*網民,雖或多或少還在抱怨互聯網規矩束身,但正是他們,不自覺地熟練掌握規則的邏輯,呼喚規則的治理,叩問技術的倫理,對照法律看問題,面向監管找*,讓行為越界的互聯網巨頭屢陷“危機”。從這個角度看,各大平台與其説是在應對監管者,不如説是在應對它們的“上帝”,是在迴應時代的新要求。

輿情背後是“事情”,輿情對公共生活的關注,必然會從互聯網平台延伸到現實平台。無論關注魏則西,還是醫患關係,又或者是個人信息泄露,公眾的問題是技術之外的生命權、安全權、隱私權,是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普遍正義,這就需要治理的邏輯向生活更廣闊的腹地延伸。

同樣是關注熱點,這幾年來的一個變化是:公共事件日益變成法治事件,輿情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中,情緒的表達、信息的蒐集之外,法治的思考、制度的訴求有了更重的分量。這樣的趨勢,體現在對毒跑道事件的持續關注中,也出現在對山東疫苗案的拷問中,也彰顯在對電信詐騙案法治出路的求索中。那些不斷深入的觀點、表達,聚焦成有建設*的“光束”,對接着公共治理最前沿的議程,倒逼出更深領域的法治進程,照亮了公共生活的更多角落。

                                                       (選自《*日報》,有改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原創)

A.網絡平台對公共生活的影響需要依法制約,讓規則的“光束”照亮網絡公共生活的角落,使網絡社會在合理有序的道路上健康而迅速地發展。

B.互聯網管理日漸規範,在堵與疏之間激濁揚清。搭建公共生活的“經緯線”,界定時代的公序良俗,是網絡與現實社會發展的必然。

C.出於對網絡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品格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法律規則的重要*,而在這中間,監管者的責任比一般的公眾更大。

D.*與法律的交響構成互聯網公共生活的法治底*,而正能量正在成為輿情的主流、*的底*,在滄海橫流之際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8.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原創)

A.微信羣主創造了傳播分享信息的公共空間,如果羣成員在羣中違法,羣主也要擔責,因為羣主沒盡到應有的監督管理職責。

B.虛擬開放的網絡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增進公共決策的*進程,提高公共決策的有效*、交互*與公信力。

C.公共生活以網絡技術為壁障,以更清晰成熟的規則實現自定義,去安放善心,去實現善治,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D.網絡公共生活的秩序需要公眾一起來維護,它更需要以道德引導、輿論引導、輿情處理和法治監管為主體的一整套有效機制。

9.文中説“公共輿論的判斷力不能被新產品、新平台牽着鼻子走,而公共治理的方向則應該尊重*”,你是如何理解的?試作簡要分析並舉一例加以説明。(4分)(原創)

【回答】

7.C(錯在“監管者的責任比一般公眾更大”,原文第3段末只是説“公眾與監管者都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

8.C(應改為“公共生活不應以網絡技術為壁障,而要有更清晰成熟的規則實現自定義,去安放善心,去實現善治,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9.示例:

   公共輿論的判斷力必須遵循一定的秩序規則,而正能量應該成為輿情的主流、*的底*。(2分)比如網絡用語作為一種醒目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存在,其影響越來越難以忽視。在使用網絡語時我們必須維護漢語的規範、公序良俗和文化的品格。有些網絡用語低俗粗鄙,脱離規範破壞了漢語的純淨降低了文化的品位,不利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那麼就必須堅決摒棄。(2分)

(評分參考:簡要分析2分,舉例説明2分,言之成理即可。)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