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詩歌寫作“無中生有”,化不在場語言為在場語言;詩歌閲讀“有中生無”,化在場語言為不在場...

來源:國語幫 1.0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詩歌寫作“無中生有”,化不在場語言為在場語言;詩歌閲讀“有中生無”,化在場語言為不在場...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

詩歌寫作“無中生有”,化不在場語言為在場語言;詩歌閲讀“有中生無”,化在場語言為不在場語言。“無”不是“沒有”,而是潛藏的“有”。老子説:“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可見,“有”“無”同出而異名,並非對立。

在場語言呈現於文字,不在場語言隱匿於字裏行間或文字之外。站在作者的立場,不在場語言是經驗的一部分,他面對的言欲盡卻言不盡的困難通過不在場語言得以解決;同時,作者依賴在場語言的創設來伸展不在場語言。站在讀者的立場,讀者面對在場語言,他必須試圖打破它的在場,站在其邊緣地帶傾聽那意猶未盡的餘音。在場語言好比琴絃,不在場語言就是在恰當的指法下*奏出來的漂浮於琴絃周遭的餘音,它們互相襯托,互相生成,描繪出動人的情調。

詩歌中的在場語言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字詞,只要有不在場語言,它就和世界有了聯繫,它就不可能單獨地被釋義。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的互動,生成了漢語詩歌的空白結構。

空白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的對話,它以“至言無言”的方式為詩歌命名。海德格爾有對器皿的特徵的精*描述:“空,或虛空,才是使壺具有盛水功能的東西。空間,壺的空無,正是壺作為空器之所是。”空,構成器皿之為器皿的本質,空,容納和保持着萬物一切皆流的本*,它接受着人們傾進去的東西,又為它的傾聽者無私地奉獻它的傾出。如同容器一樣,詩歌空白收留着詩歌的真義,空白結構是詩的深層結構。

詩歌的在場語言佔有的總是有限的時空,詩歌唯一能同時空抗衡的是空白,它通過無言言説,展示了生命在時空中不受限制的恆久的運動。空白拒絕對詩歌作靜止的解説。詩在有文字處,詩之妙在無文字處。*人深深懂得世界變動不居的道理,認為世界的深處是虛空,而虛空乃萬物之源。萬象皆從空中來又向空中去,所以紙上的空白是*畫真正的畫底,也是*詩歌真正的詩底。西方油畫連畫底都要打上底*,不留空白,畫面上動盪的光、**和線條仍是視覺目睹的實;而*畫家用心之所在,正在空白,空白使得畫面上的一花一鳥、一樹一木、一山一石都被飄渺的曼氣環繞。即使是主張文以載道的儒家詩學,也講微言大義。

空白作為*詩歌的深層結構,具有接納和傾出兩種美學功能。“空故納萬境”,如果進入詩歌的對象世界密不透風,就不可能“納萬境”。正是空白,留存了詩歌的氣韻。詩歌的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並存,並且互相轉化,同時空白傾出萬境.以無言的訴説把傾聽者帶到一個陌生而鮮活的世界中去。從某種意義上説,空白是安頓人類心願之鄉的精神空間。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那空白處彷彿便是詩歌遠望的故鄉。

詩歌空白結構的存在表明了詩歌文“意”的不可窮盡,任何一次釋義,都只是詩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讀。

(摘編自何志《漢語古典詩歌的在場語言與不在場語言》)

8.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的寫作和閲讀,大都涉及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在場語言為“有”,不在場語言為“無”,“無”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潛伏着的,是隱藏在在場語言字裏行間和之外的內容。

B.就詩人來説,不在場語言就是他想要表達而寫下的詩句不能表達出的、通過在場語言的構建來延展的那一部分。

C.就讀者來説,他必須努力突破在場語言的限制,站在不在場語言的邊緣地帶傾聽那些飄浮於琴絃周圍的餘音。

D.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構成動態關係,它們相互依靠,互相襯托,相互生成,描繪出動人的情調。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語詩歌的空白結構,是由詩歌的在場語言和不在場語言的相互運動形成的。在場語言的被單獨釋義從來都不存在,不在場語言讓在場語言和世界有了聯繫。

B.空所成為器皿之為器皿的本質,容納和保持着萬物一切皆流的本*;就像器皿一樣,詩歌的真意在於空白,詩的深層結構是空白結構。

C.詩之妙在於不在場語言,在於空白,它突破了在場語言的時空的限制,以無言的方式,展示了不受地域限制的生命的恆久運動。對詩歌作靜止的解讀,永遠不能領略其精妙。

D.世界的深處是虛空,而虛空乃萬物之源,這是*人探索世界得到的觀點,這種觀點深深影響了*人的藝術創作,詩歌也好繪畫也好皆如此。

10.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方油畫是寫實的,它不留空白,連畫底都要打上底*,而油畫畫面上動盪的光、**和線條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切的,就跟我們現實生活中見到的一樣。

B.主張文以載道的儒家詩學,也講微言大義,足見*人對空白理解之深刻。*畫家的用心在空白之處,讓畫面上的一花一草、一鳥一獸、一山一石被飄渺的靈氣環繞的正是空白。*詩亦然。

C.漢語詩歌的文“意”是不可窮盡的,對詩歌的每一次釋義,都只是詩歌文本的一次解讀,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比如李商隱的《錦瑟》就是如此,每個人的解讀都會不同。

D.具有接納和傾出兩種美學功能的是詩歌之空白,空白傾出萬境,無言的訴説把傾聽者帶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那空白的地方彷彿就是詩歌遠望的故鄉,安頓着人類的心願。

【回答】

8.A

9.C

10.C

【解析】

8.

試題分析:選擇關係,原文“不在場語言隱匿於字裏行間或文字之外”的“或”變為“和”。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篩選並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於對文中佐*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張冠李戴、混淆範圍、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選項A把原文“不在場語言隱匿於字裏行間或文字之外”的“或”變為“和”,混淆邏輯範圍。9.

試題分析:是“時空”。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篩選並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於對文中佐*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張冠李戴、混淆範圍、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選項C偷換概念。

10.

試題分析:“一千個讀者……”的解讀錯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範圍、以偏概全、偷換概念等。選項D“根本原因在於**過強”在文中無根據,無中生有,還有上成了“*課”的是語文課,選項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