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

來源:國語幫 5.19K

問題詳情:

改革開放 40 年風雨同舟,40 年披荊斬棘,40 年砥礪奮進。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 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同志領導下和老一輩*家支持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路線、組織路線。 從此,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

——*在慶祝改革開放 40 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    1979—1984 年,我國農村社會總產值增長 55%,農業總產值增長 68%,糧食總產量增長 34%。 1984 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超過 4 億噸,登上一個新台階。 1980—1984年,我國在農產品出口上獲得了近  40 億美元的外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由 1978 年的 134 元增加到 1984 年的 355 元。

材料三

改革開放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

(1)根據材料一,概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分析 20 世紀 80 年代初我國農村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中的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對外開放的格局,並簡述其形成過程。

【回答】

(1)歷史背景:人們要求糾正“文化大*”的錯誤;“文化大*”結束後,“兩個凡是”方針的推行,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歷史的轉折關頭,人們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條新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 2 分)

歷史意義:是新*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實際上形成了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 2 分)

(2)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 分)隨着農業生產向*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2 分)

(3)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2 分)

過程:1980 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1984 年,開放了 14 個沿海城市;1985 年,把長*三角洲、珠*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闢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後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1988 年,增設海南島為經濟特區;1990 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起來;1992 年後,相繼開放了一系列沿*城市、陸地邊境城市、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內陸市縣等。

評分説明: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 2 分,共 4 分。

 

知識點:對外開放

題型:材料分析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