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鐵路成為現代化的代名詞,許多歷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明確提出鐵...

來源:國語幫 2.16W

問題詳情:

近代以來,鐵路成為現代化的代名詞,許多歷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明確提出鐵...

近代以來,鐵路成為現代化的代名詞,許多歷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李鴻章明確提出鐵路乃自強根本,是修築鐵路的積極主張者。19世紀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説:“我曾拜謁過恭親王(奕),向他説明修築鐵路的好處,他也深以為然,但卻説沒有人敢牽頭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懇請他向兩宮皇太后(慈安、慈禧)稟明,他説她們受到的壓力很大,也不能決定是否該支持修築鐵路,自此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摘編自徐中約《*近代史》

(1)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説明李鴻章主張修築鐵路的目的,概括材料反映的時代特點。

材料二  *亥*後,孫中山認為民族、**俱已完成,遂積極倡導鐵路建設。他曾説:“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道之遠近計之……修築鐵路,實為目前惟一之急務,*之生死存亡,繫於此舉。”他提出了修築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的宏圖偉略,但整個*時期不過勉強修築了區區1萬餘公里。

——摘編自嶽麓書社《經濟成長曆程》

(2)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對鐵路作用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宏圖偉略”在*時期難以實現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日正值*十屆三中全會前夕,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心中正在勾畫着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10月26日,*乘坐新幹線高速列車,有記者問他有何感想,他説:“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據央視大型文獻記錄片《旗幟》

(3)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應怎樣理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我們是怎樣“跑”起來的?

【回答】

(1)目的: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特點:近代化進程開啟,守舊勢力依然強

大。

(2)認識:鐵路國計民生和*存亡。

原因:政局不穩,戰亂頻繁,經濟凋敝,技術落後

(3)理解:

層次一:表達了迅速發展鐵路事業的願望。

層次二:表達了迅速提高科技水平的願望。

層次三:表達了迅速改變國家落後面貌的願望。

跑:實行改革開放,走*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

【解析】(1)據材料一的“李鴻章明確提出鐵路乃自強根本,是修築鐵路的積極主張者”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主張修築鐵路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據材料一的“我曾拜謁過恭親王(奕訴),向他説明修築鐵路的好處,他也深以為然,但卻説沒有人敢牽頭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懇請他向兩宮皇太后(慈安、慈禧)稟明,他説她們受到的壓力很大,也不能決定是否該支持修築鐵路,自此就再也沒有下文了”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時代特點是*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阻礙重重。近代化進程開啟,守舊勢力依然強

大。

(2)據材料二的“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道之遠近計之……修築鐵路,實為目前惟一之急務,*之生死存亡,繫於此舉”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對鐵路作用的認識是修築鐵路,關乎國計民生和*存亡。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宏圖偉略”在*時期難以實現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擠壓,政局不穩,戰亂頻繁,經濟凋敝,技術落後。

(3)據材料三的“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我們現在很需要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召開。這次會議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作出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為核心的黨*領導集體。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因而説“我們現在很需要跑”;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開始建立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後來,又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現在,對外開放區已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這是我們跑起來的過程。

知識點:洋務運動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