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太祖在實行海禁的同時,要求海外國家以“朝貢”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組織商人來華進行貿易,...

來源:國語幫 1.14W

問題詳情: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太祖在實行海禁的同時,要求海外國家以“朝貢”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組織商人來華進行貿易,...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太祖在實行海禁的同時,要求海外國家以“朝貢”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組織商人來華進行貿易,這就是“朝貢貿易”。海外國家派來“朝貢”的成員中,絕大多數是商人,其載運進來的朝貢貨物中絕大多數是完全用來進行貿易的。明朝*對海外國家載運來的朝貢貨物抽取貨物税。明成祖朱棣不僅對朝貢使者放寬各種限制,予以免税優惠,而且在浙*、福建、廣東復設三市舶司,專門負責海外諸國貢使附帶進來的貨物轉送問題。明成祖還派遣鄭和攜帶敕書及精緻手工業品,遍賜海外諸國,招徠其遣使入明朝貢,遂把朝貢貿易推向高潮。

    ——摘編自李金明《論明初的海禁與朝貢貿易》

材料二:1644-1683年,清朝執行了比明朝更為嚴厲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間商船出海貿易,顯然是針對沿海抗清勢力而採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先前所面臨的“反清復明”問題已經煙消雲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南京)設置海關,允許外國商船前來貿易。在這些港口沿線及鄰近地區,也都允許進行對外貿易,例如廣東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瓊州等四十三處,福建的廈門、汀州、台北等三十多處,以及浙*、*蘇沿海多處港口都是開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關閉*海關、浙海關、閩海關,指定外國商船隻能在粵海關——廣州一地通商,並且對絲綢、茶葉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對*商船的出口貿易規定了許多禁令。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初“朝貢貿易”的特點。(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朝海外貿易政策變化的過程(6分),並及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6分)。

(3)綜合上述材料,對明清海貿易政策發展歷程你能得出哪些啟示?(5分)

【回答】

(1)與海禁相結合;*目的為主或宣揚國威;厚往薄來;*採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進行有效管理;朝貢國多;商業成份重;達到高潮。(8分)

(2)變化:由海禁政策到多口通商,再到閉關鎖國(一口通商)。(6分)

原因:平撫了東南沿海地區的抗清力量;國家統一,國力強盛;天朝上國心態,統治者缺乏對世界大勢的認識;小農經濟意識;自然經濟*(6分)

(3)海外貿易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才能長久發展。對外開放是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5分)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