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棄疾)②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

來源:國語幫 6.03K

問題詳情: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棄疾)②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棄疾)

②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③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

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⑤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屈原)

⑥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飛必訣,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魏源)

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思考?請以其中的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少於800字。

【回答】

執子與通子

看到這樣的兩個圖形,一個沉穩而平滑,線條柔和;一個稜角鮮明,光芒四溢,不禁讓我想起了*古代歷史中的兩種人,通子與執子。

線條柔和者為通子。他們是通達之人,面對明主或昏君,他們或入仕為官,或隱逸山林。他們順應時局地選擇,該退時則退。於是面對亂世,他們或垂釣於濮水,或放歇於鄴下,或採菊於東籬,或幽居於竹林。他們行吟高歌,他們倚風長嘯。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繫之舟者如莊子,他持竿不顧,寧“曳尾於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閒適者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通子們胸中釋然,他們圓如卵石。他們明白,面對亂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認真。於是他們遊閒山樂水,以淥水清猿、曲徑通幽為伴,騎馬揮毫,信可樂也。

然而,受命於危難,救民於水火的往往是執子們。他們胸中自有乾坤。

披髮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子蘭讒言,鄭袖內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扎。屈子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歎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家的身份遠置於詩人之上。“人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執著如屈子,你怎聽不進“聖人不凝滯於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當死降臨到司馬遷頭上時,他選擇了生,他隱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文采不表於後世”。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執著呢!他終成一家之言。

稜角分明,無所畏懼者如執子。他們執著着他們的追求,無悔無怨。那個“投戎從筆”的*棄疾,一生被棄用多達38次,僅剩一把軟羊毫,他也要書寫禦敵之心,縱把欄杆拍遍,也無人會。諸葛亮,執著於白帝託孤,積勞成疾,逝於五丈原……

執子們執著着他們的執著,通子們通達着他們的通達。不論圓滑避世,明哲保身,還是稜角分明,堅守信仰,他們都成為了中華萬代的不朽財富。

我們在通子們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中學會從容,在“千*水有千*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中學會包容。通子們教我們學會適應,沉穩柔和如圓;我們在執子們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學會堅持;從嵇康繞樑的琴聲與阮籍的慟哭而返中體會信念與力量。執子們教會我們閃亮自我,堅持信念,稜角分明如星。

歷覽前賢,如果我們擁有了執子的執著與通子的包容,該會有另一種更美的圓形吧!

【解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藴豐富,可以引發讀者悠遠想象的話。要想寫好這篇由富有哲思的話引發出來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層次地挖掘話語的含義。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

點睛:考生應審題準確,完成題目要求。作文要求的關鍵是在六個詩句中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寫作時應明確每個詩句的立意,然後選出兩三個在立意上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句子確定出一個立意,可尋每個句子立意的共同點,因果關係等。總之,考生需尋找兩句或三句間的立意關聯,從而確定出一個立意,並在寫作時引用。思路二:考生需準確審題、明確立意、體現思考,準確理解詩句含義,並選擇其中兩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題乾的要求,具體寫作時,還應避免抽象的描寫,大而無邊的空泛議論。選擇議論文,應小切口,深分析。寫散文或記敍文,應情感飽滿,寫得形象、具體、生動,有靈*。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