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精神張佐香①麥子把田野的鈕釦一粒一粒扣齊。但是,有一粒麥子被人們遺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隻澆了水後丟...

來源:國語幫 2.88W

問題詳情:

田埂上的精神張佐香①麥子把田野的鈕釦一粒一粒扣齊。但是,有一粒麥子被人們遺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隻澆了水後丟...

田埂上的精神

張佐香

①麥子把田野的鈕釦一粒一粒扣齊。但是,有一粒麥子被人們遺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隻澆了水後丟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繼續深入。在清寒的晨氣中,秋天的陽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這一粒麥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長出如針的小苗。來地裏除草施肥的人們,自遠方踏步而來,這一株麥苗興奮地在微風中晃動着綠*的身子,似蝴蝶抖動金*的翅膀。然而,沒有人在走近它時停下來,甚至沒有閒暇望它一眼。因為田野裏有大片的麥子,在等待着他們。

③本來它也應該生長在平整如磚的麥地呀!那兒有着它許許多多的兄妹,它們被調理得豐腴而肥碩。遠遠望去,它們宏大而又壯觀。它們手挽手一起生長,一起成熟,一起走進農家的糧倉,與那些農民一起體驗豐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麥子,一株長錯了地方的麥子。它很無奈。

④儘管這株麥子非常纖弱,但它長得非常賣力。它比田地裏任何一株麥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棄自己生長的權利;它甚至還想用它那一片特別的綠,來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獲取生長所必需的元素。它大聲地對每一位從它身邊經過的人吶喊:“你們睜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麥子,我是一株麥子啊!”但是,沒有人理會它。例外的一天,有個人偶然歇息時坐在它身邊的田埂上,抽了一根*,扔下*蒂時瞅了它一眼,這時才突然記起來似的説:“噢,這兒還有一株麥子!”這時,麥子為有人記起它而高興,它顯得異常興奮,甚至還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讓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樣子。它不願意讓人笑話它,或者可憐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灰,拍了拍沾在褲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蹤影。

⑤這一株麥子已徹底為人們所遺忘,偶爾有小鳥落在它的身邊,望着這深秋的大地一動不動。風吹,雨淋,日曬,它在孤獨寂寞和無望中艱難地生長。它必須要生長,因為它是一粒落進泥土獲得生命的麥子。它的存在屬於大地,還有白雲和高空飛翔的鳥兒,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黃昏。太陽格外地偏愛它,總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儘管它是一株長在田埂上的麥子,被人們忽略,但它依然摯愛着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它能體會到他們泥一腳水一腳跋涉於齊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們擔着百餘斤的擔子壓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搶收搶種的季節,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頂着最毒的太陽,幹着最繁重的活。他們受苦受累似乎是註定的,誰也沒覺得不應該。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進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使自己長得更健壯一些。

⑦冬去春來,它終於開始抽穗,並且呈現出金黃的顏*。當一位農人收割了無數麥子後,發現了它,歡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這株麥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語:“麥子,田埂上也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⑧一顆明亮而智慧的種子,只要根植於泥土,它就能結出果實,正如這田埂上的一株麥子。它生長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選自《*代表報》,有改動)

5.第一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從全文結構來看,這一段放在開頭有什麼作用?(4分)

6.“麥子,田埂上也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結合原文回答:田埂上為什麼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6分)

7.用自己的話表述“田埂上的麥子”給了我們哪些人生啟示。(4分)

8.本文多處運用對比,請列舉兩例並探究其作用。(6分)

【回答】

5.第一段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具體、形象、突出地表現了被遺忘在田埂上的“一粒麥子”的形象(2分)。從全文結構看,本段點題,引出本文重點描寫對象,領起下文(2分)。

6.田埂上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的原因是:①麥子的種子本就明亮而智慧;②種子落在土裏就生長,而且長得非常賣力,總想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獲取生長所必需的元素;③即便得不到幫助,它也盡力汲取更多的營養,使自己成長成熟;④太陽格外地偏愛它。

7.啟示應包括:身處逆境仍應自立自強、昂揚向上、堅忍不拔、奮力進取;保守自尊、不甘卑微,努力追求,渴望得到關注和尊重。

8.文中多出運用對比,如第二段寫人們對“田埂上的麥子”和“田裏麥子”不同態度的對比;第三段寫“田埂上的麥子”和“麥地裏的許許多多的麥子”生存狀態的對比;第六段麥子“被人們忽略”和麥子對“農人的理解”的對比(一列1分,兩例即可)。文中多處對比,充分表現了田埂上麥子所處環境的惡劣、生長環境的艱難(2分),從而更突出它的樂觀自信、堅忍不拔的精神。(2分)

【解析】試題分析:

5.這是一道寫作手法和文章結構的綜合題,寫作手法要先明確手法,然後具體解釋,最後説明效果。結構章法題考的是文章的開頭,開頭的主要作用是有引領全文,照應標題,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有時和下文形成對比;如是景物描寫有奠定渲染氣氛、情感基調的作用;如是記敍類文體(包括小説)的倒敍有製造懸念、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文章第一段“麥子把田野的鈕釦一粒一粒扣齊”是擬人,“像一隻澆了水後丟在堤上的桶”是比喻,效果分為通用效果和文中的具體作用,通用效果為“形象生動”,文中作用為表現麥子的形象。開頭的作用本為主要表現為引領全文,引起下文對種子的重點描寫。

6.這是一道內容概括題,貌似對“麥子,田埂上也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它承的是天惠呀”這句話的理解,但後面有結合原文回答,實際上是結合原文概括“田埂上為什麼能長出這麼好的麥子?”的原因。分析原因一般要照顧主客觀因素,答題要全面,不要遺漏。儘量用文中的關鍵詞語聯詞成句回答,原文第④段可以提取“儘管這株麥子非常纖弱,但它長得非常賣力”,第⑤段可以提取“太陽格外地偏愛它,總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第⑥段可以提取“它依然摯愛着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第⑧段可以提取“一顆明亮而智慧的種子,只要根植於泥土,它就能結出果實”,整理這些句子可以得到*。

7.這道題實際上是一道文章主旨題目的擴展,文章的標題是“田埂上的精神”,而問的是“田埂上的麥子給我們的啟示”實際上就是“田埂上的麥子的精神給我們的啟示”。主旨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多少有所體現,文章的開頭交代田埂上的麥子的處境,主要表現它的處境艱難,結尾直接點明“一顆明亮而智慧的種子,只要根植於泥土,它就能結出果實”,綜合兩方面因素,*扣住“處境艱難”“自身過硬”“積極向上”即可,可以靈活作答。

8.這道題是一道表現手法的探究題,答題方式是手法+解釋+效果。手法給出就是探究對比,那就找到全文的對比,再答效果,對比的例子如第二段寫人們對“田埂上的麥子”和“田裏麥子”不同態度的對比;第三段寫“田埂上的麥子”和“麥地裏的許許多多的麥子”生存狀態的對比;第六段麥子“被人們忽略”和麥子對“農人的理解”的對比,對比的通用效果是強調、突出對比的某一方的某個特徵,此文中的具體作用當然是強調“田埂上的麥子”身處“惡劣的環境但卻樂觀自信、堅忍不拔的精神”。整理這些可以得到*。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