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社會轉型時期,舊的道德規範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

來源:國語幫 1.5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社會轉型時期,舊的道德規範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社會轉型時期,舊的道德規範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範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就難免存在道德紊亂的現象。這種議論似乎是在説,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的出現是因為道德標準過時了。這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則並沒有發生變化,在社會實際中客觀存在着一條“道德黃金律”。“黃金”是指普遍適應*,即它是基本標準;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應當遵守的普遍準則。談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個人的修養和待人的態度和方式,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個民族都有一個大致相近的基本標準,就是要求人們“待人如己”。孔子所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這樣的基本標準,它的意思與“待人如己”是一樣的,説它是“道德黃金律”最早的充滿倫理智慧的體現,也並不過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意思是不要對別人施與你不喜歡的別人以此待你的行為。

你只要不把你所厭惡的東西讓別人來承受,就達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許多人並沒有達到,因為這些人心中沒有“他人”的位置,這就是我們常説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詞在單獨使用時並不是貶義,它只是表示一種行為特點。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則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感受、要求和願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願來體現。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設定對自己有利的標準。所以,有時候有人雖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還是做了對別人不好的事。反之,一個能夠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來思考問題、善於體諒他人的人,他的行為常常會符合“道德黃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是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還沒有提出能做什麼和鼓勵做什麼。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它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合起來,構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講滿足自己的欲求和願望的時候,也希望並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要求和願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還沒有滿足或實現,也希望別人能實現。當然,它和“先人後己”還是不一樣的。“先人後己”是很高的道德標準,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道德的基本標準,體現了“道德黃金律”的第二個層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你不願自己受到惡待,就不要惡待別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時,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命令人不許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個主動幫助別人的人。

下列各項對“道德黃金律“解釋最準確全面的一項是(    )

A.是針對社會轉型時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則。

B.是世界各民族間相同的待人態度和方式的標準。

C.是有普遍適應*的人人都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

D.是孔子最早總結出的有倫理智慧的世界*理論。

文章闡釋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列闡釋不符合文章的一項是( ) 

A.文中畫橫線的話的意思是:如果別人對待你的行為讓你不滿意,那麼你就堅決反擊,不要讓別人有可乘之機。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人們不要把自己感到厭惡的東西,再加到別人身上,讓別人來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種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為,常常達不到符合“道德黃金律”的行為準則。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主觀意願為中心,而忽視他們相關者的利益。

綜觀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社會轉型時期,仍應要求人們遵守道德的普遍準則,準則的核心是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B.在新時期,必須確立和推行*的“道德黃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個民族“待人如己”的準則是一致的,這個思想對當代社會道德的規範有積極意義。

D.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研究社會道德規範原則時,應當重視對*傳統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繼承與弘揚。

【回答】

A.  C(依據是文中第一段“‘黃金’是指普遍適應*,即它是基本標準;而‘律’就是‘戒  律’,是人人都應當遵守的普遍準則”這句話。A項所説“道德黃金律”是“針對社會轉型時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D項縮小了概念的外延。)

B.  (“……堅決反擊,不要讓別人有可乘之機”與文意不符。正確意是“……那麼你就不要再用這種行為對待別人。”)

B    (作者在文中沒有強調“必須確立和推行”的意思。)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