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説(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來源:國語幫 1.84W

問題詳情:

愛蓮説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習慣説

(清)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注】①養晦堂:劉蓉居室名。②浸淫:漸漸擴展。③躓:跌絆。④習之中愛蓮説(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益:增加

B.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C.每履之,足苦躓焉     履:踩

D.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   語:告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

B.丹之愛,宜乎眾矣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D.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4.用“/”給《習慣説》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限標兩處,不含句末)

5.《愛蓮説》運用了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           ;《習慣説》通過一件小事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           。

【回答】

1.A

2A

3.①我唯獨喜歡蓮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過卻不顯得妖媚。

②(父親)看到屋裏的坑窪笑着對我説:“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麼?”

4俯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

5.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學,貴於慎始。

【參考譯文】我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裏讀書。(我)低下頭就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侵蝕擴展。每次經過,我總要被絆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裏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裏,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着對我説:“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藉什麼治理國家呢?”隨後叫僕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我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裏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我彆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因此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