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所有這些(18世紀歐洲工業*時期)技術,包括其改進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

來源:國語幫 3.17W

問題詳情:

.(14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所有這些(18世紀歐洲工業*時期)技術,包括其改進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

.(14分)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這些(18世紀歐洲工業*時期)技術,包括其改進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人在14世紀所具有的科學知識中研發出來。但其時的*人卻沒有加以製作或利用,以致後來這些機器由於無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們必須推斷在紡織業的領域中,*傳統的工業技術未能有進一步的開展,基本的阻力不在於缺少更高的科學知識,而在於那些促進工業技術的發明與進步更新的經濟動力與智識思想力量的減弱。

——馬克·爾文《*歷史發展的型式》

材料二  *之所以未能發展出現代的科技,問題不在*傳統的思維方式(缺少邏輯推論思維),而在於*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因而輕視和忽視了工匠在科技領域上的重要*。

——李約瑟《中華科學文明史》

材料三  當時(18世紀)*經濟發展達到飽和點,此時再想創新創業增加投資,不但無利可圖,甚或會本錢無歸(經濟學上的“邊際獲利遞減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願其子弟外出“開創”新天地。而設計使其安守家園,娶妻納妾之餘,抽上大煙,勝於出外生事冒險(這也與明代**和清代異族統治下法網嚴峻和地方勢力的改變有密切關係)。在此情境下,“浪費人力的文化”逐漸成形:婦女裹小腳,坐八人大轎,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費人力的社會文化行徑。與此對應,為節省人力而創設的各種機器,便變為“非當務之急”了。

——費正清《*:傳統與變遷》

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古代科技與工業*存在何種關係?(2分)

(2)材料二中論及*科技停滯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認可,為什麼?(6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闡釋,其共同認識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回答】

(1) *14世紀的科技成就為工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2分)

(2) 認同。(2分)  *傳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觀念,引導大批青年人皓首窮經以應科舉,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4分,若不認同,能自圓其説也可酌情給分)

(3) 都認為在18世紀以後,*科技發展缺乏社會經濟動力。(2分)理解: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來源,*歷史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長期佔主體,自然經濟的封閉*和分散*決定了科技發明的需求有限,從而制約了科技進步。(4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本小題主要考查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帶着問題閲讀材料,“所有這些(18世紀歐洲工業*時期)技術,包括其改進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人在14世紀所具有的科學知識中研發出來”説明*14世紀的科技成就為工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本小題主要考查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材料中李約瑟認為*科技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儒學重人倫,輕自然。在科舉制的影響下,學而優則仕,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化。大批青年人讀書的目的是應科舉,造成了科技人才缺乏。

(3)本小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讀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認為*科技落伍的原因“在於那些促進工業技術的發明與進步更新的經濟動力”,材料三把*科技落伍的原因歸結為“*經濟發展達到飽和點”、“‘浪費人力的文化’逐漸成形”。兩則材料都認為*科技發展缺乏社會經濟動力。*歷史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長期佔主體,自然經濟的封閉*和分散*決定了科技發明的需求有限,從而制約了科技進步。

考點:古代*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小農經濟產生的條件、特點和評價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