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亞里士多德在《*學》中説“古代希臘,技工和匠師在有些國家是不能參與*的,直到...

來源:國語幫 2.3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亞里士多德在《*學》中説“古代希臘,技工和匠師在有些國家是不能參與*的,直到...

閲讀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亞里士多德在《*學》中説“古代希臘,技工和匠師在有些國家是不能參與*的,直到出現了極端的*政體,他們才獲得城邦公民權”“在底比斯(與雅典、斯巴達併成為希臘三大主要城邦),訂有這樣的條件,凡是曾經從事商業的人,必須經過十年不到市場上作買賣才可擔任公職。”“致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農牧漁獵,一種是經商,前者順乎自然,它是由耕作和牧業取得的財富,事屬必需,是可以稱道的;後者在交易中損害他人的財貨經牟取自己的利益,這不是順乎自然的,應該受到譴責。”

材料二  今……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摘自《漢書·食貨志》

(漢武帝時)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監分曹往,往即治郡國緡錢,得民財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宅亦如之。於是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 

 ——摘自《史記·平準書》

(注:告緡即*規定商人按財產多少納税,隱瞞財產不報者,一經民間揭發,所有財產一概充公的法令。)

材料三  (清雍正帝説)……朕觀四民(指士、農、工、商)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於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

材料四

回答:

(1)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臘與古代*在經濟政策上有何異同?(6分)並結合所學知識説明產生這些異同的原因有哪些?(8分)

(2)與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反映出近代*經濟思想有何重大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説明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回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整合歷史資料、挖掘歷史信息、闡述歷史本質的能力。第(1)問依據材料一、二,分析古希臘與古代*在經濟政策上的異同,相同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國由於生產力低下,都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對重農抑商的抑制手段上採取不同方法。分析這些異同的原因可根據所學,從*、經濟、地理環境因素、傳統等角度來分析。第(2)問分析比較材料二、三、四,回答材料四反映出的近代*經濟思想變化,這一變化主要表現對發展工商業的態度上,原因主要從晚清*、經濟等角度入手。

*:

知識點: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