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訪蘇州橋周成軒柳絲兒拂綠大地的時候,我想起“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的詩句,興致勃勃...

來源:國語幫 2.22W

問題詳情:

春訪蘇州橋周成軒柳絲兒拂綠大地的時候,我想起“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的詩句,興致勃勃...

春訪蘇州橋

周成軒

柳絲兒拂綠大地的時候,我想起“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的詩句,興致勃勃地來到蘇州。

蘇州河道縱橫城內外,大小古橋點綴其間。從唐代到清末,蘇州橋始終在300座以上。元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遊歷蘇州時讚譽蘇州為“東方的威尼斯”。蘇州成為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的“*南都會”,都是因為有了交通便利的蘇州橋。蘇州才子佳人如雲,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形容蘇州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來到蘇州東南十幾裏處,就是名字奇特的玳玳河,有名的寶帶橋橫卧其上,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向我講述過去的事情。該橋始建於唐元和年間,但不知在何年橋毀壞了。現在的這座橋重修於明代正統七年。懷着虔誠之心,我走上這座72孔的長橋,彷彿走在遙遠而迷茫的唐風明雨裏,用手觸摸27孔與28孔之間的那座3米高的石塔,一種古樸的氣息從無言的塔身上載遞出來,走過長長的寶帶橋,我頻頻回首,留戀這條飄動在綠*原野上的玉帶。

在眾多的蘇州橋中,最富詩情畫意的當數楓橋了。楓橋本是蘇州常見的一座單孔石橋,可是,橋以詩“貴”,自從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一出,吟詠楓橋的詩歌無數,於是“詩裏楓橋獨有名”。坐在橋旁的石欄上,我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位一襲青衣的孤獨詩人,他坐在船上獨斟獨飲,面對美妙的楓橋夜*,滿懷羈旅的客愁。半夜時分,從不遠處寒山寺傳來陣陣的鐘聲,使他靈感頓生,回到船艙裏,急就那首傳唱千古的名篇。走過楓橋,我走進心儀已久的寒山寺,站在詩人張繼坐像前滿懷崇敬。詩人已去一千多年,可我們並不覺得他走得遙遠,他分明就活在那首情味雋永的唐詩餘韻裏。一千多年來,多少橋灰飛煙滅,而這座原本很普通的楓橋, 因為這首詩,而終於保留下來。瀲灩的春光中,旅人遊而忘返,陶醉不已。

除了名橋,在我住的小旅館附近,還有一座無名小橋。黃昏時我遊橋歸來,總見她披了金*的紗衣佇立在水上。她的名字叫朱雀橋,我想了半天才想起那句詩是“朱雀橋邊野草花”,這裏並沒有“舊時王謝堂前燕 ”,但她仍然是有故事的,只不過我來不及打探了。

當我流連其他異*紛呈的蘇州橋時不禁喟歎,蘇州何止有園林藝術,而且還是造橋的王國。看那些玉環似的石拱橋,橋身曲線優美柔和,橋下清流可掬。大大小小的單拱橋,大者高聳如駝峯,氣勢非凡﹔小者玲瓏典雅,古樸盈然。平添無限姿趣的多孔橋,倒映在水中如一串珠鏈般的圓環。還有那曲折回橋,蜿蜒水面,令人迴環顧盼,如痴如醉,廊橋帶着屋頂,架於兩樓之間,朱欄碧檻,宛如仙境……最使人驚絕的是拱形石橋“引靜橋”,僅容一人隻身通過,造型獨特,雕刻精細,可謂鬼斧神工。蘇州橋,讓我讀出來的是美和歷史。

1.文章開頭引用詩句有何用意?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麼?

(1)從唐代到清末,蘇州橋始終在300座以上。

(2)一千多年來,多少橋灰飛煙滅,而這座原本很普通的楓橋,因為這首詩,而終於保留下來。

3.作者為什麼“頻頻回首,留戀這條飄動在綠*原野上的玉帶”?

4.作者寫“楓橋”,開始説其“最富詩情畫意”,而後又説其“原本很普通”,前後是否矛盾? 5“蘇州橋,讓我讀出來的是美和歷史”,“美”和“歷史”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試分別列舉一例並加以説明。

【回答】

1寫蘇州橋多,引起下文;增強文章的歷史底藴。

2.(1)不能。“始終”突出説明橋的數量隨着時間的推移沒有任何變化。(2)不能。“終於”是“最終”的意思,包含着一種肯定,突出説明《楓橋夜泊》對於原本很普通的楓橋的巨大意義。

3.寶帶橋藴涵着歷史感,有一種古樸的氣息,給人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4.不矛盾。楓橋在蘇州本是一座常見的單孔石橋,只因為張繼的《楓橋夜泊》才使其比其他石橋多擁有了一份詩情畫意。

5.示例:寫橋的美:“玉環似的石拱橋,橋身曲線優美柔和”,“大者高聳如駝峯,氣勢非凡”,“小者玲瓏典雅,古樸盈然”,“如一串珠鏈般的圓環”,“朱欄碧檻,宛如仙境”,“雕刻精細,可謂鬼斧神工”,一系列比喻和精美的句子使作者筆下的蘇州橋之“美”更加生動。寫橋的“歷史”:“詩裏楓橋獨有名”,“朱雀橋邊野草花”,“舊時王謝堂前燕”,還有文章的第三段寫了寶帶橋的始建、重修時間,這些詩句的運用和文字的説明都展現了蘇州橋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藴。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